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龙江特产中秋节试水北京消费市场
2010-09-25 08:55: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21日,黑龙江商品大集在北京金源新燕莎购物中心鸣锣开场。我省72家企业600余种名优特色生态产品及加工产品在21日到29日的黄金消费时段接受首都市场的检验。开市第一日,实现销售额26.7万元,洽谈金额1000万元。

  此次由省商务厅和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题为“寒地黑土,魅力龙江”的北京2010“黑龙江商品大集”展销活动将给我省企业带来怎样的商机?龙江名优产品又给北京消费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记者在黑龙江商品大集上一探究竟。

  借力首都平台龙江特产集体亮相

  “这次黑龙江商品大集上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六大类,均经过精心挑选,各具特色,基本代表了近年来黑龙江生态建设和日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成果。”省商务厅副厅长邹竹丽介绍。

  记者在大集上看到,这六大类产品中,大多数都是地方特色的知名产品。其中,哈肉联红肠是中华老字号、被誉为中国红肠第一家;秋林巧克力酒芯糖、大虾糖等经过多年传承保持着俄罗斯工艺和特色。大米、杂粮、矿泉水、蓝莓、山产品、蜂蜜……我省厂家充分考虑到中秋和国庆的北京市场,备足了品类丰富的龙江特产,为北京市民双节期间能品尝到黑龙江特色产品做好了准备,来自“寒地黑土”的绿色食品成为大集上最旺的展位。

  精心缝制、独具特色的兰西亚麻制品也成为大集的一个重头,亚麻强韧、柔细、色泽自然,亚麻的袜子、拖鞋、汽车坐垫、家居用品和头巾琳琅满目,受到北京消费者的欢迎。

  而绥棱黑陶、牡丹江的蚕丝绣、七台河茅翎草笔等艺术品也让北京市民领略了黑土文化的魅力。

  “我们这次组织龙江特产中秋进京,就是要充分利用北京‘首都经济’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扩大黑龙江产品在北京的品牌影响和销售市场,让北京及周边地区和国内外消费者了解黑龙江寒地黑土特色精品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黑龙江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黑龙江商品的国内外市场,”邹竹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政府助力 企业直面终端消费者

  中央红哈尔信展位前,一股大米的清香味扑鼻而来,原来这里现场蒸的是今年新上市的大米。闻香而来的李玉娥老人边尝边赞,还让老伴也尝一尝。当听说这是产自五常的大米时,她马上联想起了前一阵曝光的假冒稻花香事件,于是仔细询问起来。当听说哈尔信品牌大米从基地种植、到加工、到储藏、再到运输销售全程监控,每个环节都可追溯时,老人高兴地连连叫好。

  木耳、蜂蜜、杂粮……哈尔信展销的龙江特产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展位前一直围满了人。忙碌中哈尔滨(北京)食品有限公司商品部部长梁美欢兴奋地对记者说,这个商品大集太有意义了,它不像以往那样办到展览馆,而是进入到北京大商场,让我们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虽然我们企业在北京已经有了七个门店,但这种集中展示黑龙江商品的大集,有政府搭台所带来的信用度,有黑土商品的整体宣传效应,比我们单个企业单打独斗的宣传效果要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中小企业 推新品寻找扬名途径

  政府助力,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对于此次参展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难得的良机。

  北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参展人员说,我们的食用菌食品虽然有了一定知名度,但一些新开发的食品还没被广泛认可。借这次“黑龙江商品大集”的平台,我们想向北京市民展示尚未进入或刚进入市场的新产品。从而了解市场反馈,扩大新品的宣传面。

  记者了解到,这次商品大集,大多数商品都是首次与首都消费者见面。参展企业大部分属中小型企业,虽然他们的产品很有特色,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想要进入北京市场难度很大。而参与大集,企业不需要支付展位费、宣传费等费用,所以热情很高。省商务厅商贸服务管理处副处长姜源泉说:“商品大集让中小企业有了集中展示形象、推介产品的机会,如果这次我省能有几家中小企业产品让北京消费者接受,在北京市场扎根,就是很大的成功。”

  北京市商委副主任李薇薇认为,“商品大集”开辟了新的消费市场,让广大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感受到黑龙江绿色生态产品的独特魅力,更为首都节日市场增添光彩。同时也为商品进京打开了绿色通道,大集的热卖必定带来采购商的热采,她衷心希望通过黑龙江商品大集这个平台,能够带动更多的黑龙江企业和商品长期留在北京市场。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