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 9月22日的无车日主题是“绿色交通,低碳生活”,哈市有关部门举办了“城市无车日”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当天少开或不开车,采取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的方式外出,用实际行动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
自行车道越来越窄
据一些健身俱乐部的教练讲,现在骑车已成为一种时尚运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选择自行车出行。采访中,一些市民认为,骑着自行车出行很好,他们也曾几次想买辆车,但现在的自行车道状况让人很担心。
记者走访中山路、埃德蒙顿路等新改造街路看到,路面没有规划自行车道。新改造的中山路变宽了,还增加了公交车专用道,但自行车“失宠”了,原有的窄道“改”没了,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记者在中山路看到,自行车、电动车只能跟公交车的屁股一起“挤”专用道。在天鹅饭店车站,一辆自行车刚好骑入站台,这时有3辆公交车进站,自行车瞬时被“包围”。有时骑车人不得不骑到快车道上。“现在哈市的自行车道要么被‘侵占’为停车场,要么就没有了,路越骑越‘窄’不仅影响出行,也限制了自行车队伍的发展。”骑车的市民李先生说。
辅街上占道“受气”
记者在友谊路、新阳路等路段看到,自行车道界线破损严重,一些路段被机动车当成停车场。在新阳路上,一段50米长的自行车道就被车辆当成了停车场。自行车为了避让只好骑上机动车道,后面汽车的喇叭声不停响,骑车人只能“受气”。
在安发街等靠近居民区的二三类街路,自行车道被随意“霸占”更是家常便饭。“小区里面地方小啊,他们就把车停在自行车道上,我每次骑车出去都得在机动车道上走,常被身后的车‘撵’,觉得很不安全。”家住古香街的阚女士说。
骑车难存车更不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存车难成为阻碍自行车出行的另一原因。
记者在建国街看到,公交站牌、街边树木和花坛等处成了自行车的“停车场”。记者沿建国街走了三站地路程,没有发现一处自行车存放处。在建设街和买卖街,虽然设置了存车处,但存车数量不超过60辆,“来晚”的车就锁在街边的铁栅栏上。在新阳路、友谊路等街路,自行车存车位难得一见。
记者走访一些居民小区看到,小区内存自行车也不容易,在随机调查的10个小区中,只有4个小区有自行车存车处。“没办法,楼道里就是存放处。”一位居民无奈地说。设有车棚的存车需要交钱,公路大桥附近一个小区看车的大娘告诉记者,这里存车按季度收费,每季度30元,若按天存放每天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