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8日讯 市民王清波先生一个月前刚刚把儿子送到省重点大学读书。上学前,王先生给儿子置办了一台新笔记本电脑,一部新的单反相机和新的手机,总价超过了两万元。随后,王先生又给儿子办理了银行卡,存入1500元作为儿子第一个月的生活费。结果几天后,王先生的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爸,卡里的钱刷得差不多了,再给存点吧!新同学都互相请吃饭,咱也不能太寒酸了。要知道,你给我买的那电脑、相机根本不算啥,俺们同宿舍的哥们儿可是开着跑车来上学的呢!”王先生说,眼看着儿子在学校拿着银行卡“喜刷刷”,当爹当妈的在家快要“泪刷刷”了。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头一次自己执掌消费权,消费卡在自己手里,怎能不“喜刷刷”一把?记者日前对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99份。调查结果显示,伙食、日用品、通讯三类消费占据学生月消费比例的前三位。拥有个人电脑数的74人中,近一半在到大学报到前新买了笔记本电脑。18%的学生预计第一个月的消费额会在1000—2000元之间,其余学生表示会尽量将消费额控制在1000元以内,但喜欢的电子产品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花费还是不想放弃。
齐大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石利副教授认为,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在对钱的掌控上,从高中到大学的心态会有一个质的转变。石利说,高中的时候家长尽管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但这与上了大学后,家长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在金额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会比高中时给的零用钱要多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次,对钱的控制上,在高中的时候,家长们一般对孩子的花费有一个隐性的掌控,但上了大学后,钱完全由学主自己控制,这就容易造成一些不合理的消费。
对于大一新生如何使用和支配生活费,石利建议学生们首先要记住,虽然每个同学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给的生活费都是每个同学的父母亲辛辛苦苦赚来的,因此要理性面对个别同学的攀比、炫富的心态,不去迎合,把握好自己消费的“度”。其次,学生应该对自己一个月的花费做出一个预算,哪部分支出是每天必须花费的,哪部分支出是属于日常用品的花费,还有哪一部分是用于人际关系的花费,以及哪一部分是用于应急的,这都需要每月列出清单。再次,对于每月所剩的生活费,可以把它储蓄起来,用来购买书籍来拓宽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