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3日讯 打通百年铁路街、活化周边路网交通、连接火车站与规划西客站,被列入今年的路改工程项目。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拆楼、搬厂,开辟新路;在原本没有桥的地方,架梁、下穿,建设新桥。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被建设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打通后的铁路街,以哈尔滨火车站为起点,终点为工电路,全长5.68公里,除了活化交通之外,还有效连结哈站商贸物流圈、高校产业圈、哈西科教文化圈,并成为横贯哈尔滨城市中西部新的景观大道。

▲新铁路街横贯城市中西部,犹如打通冰城的“任督”二脉。本报记者 李鹏举摄

铁路街打通工程示意图
交通活化
串起28条街路,连接新老火车站
连接沿线28条街路、激活火车站站前交通潜能、缩短哈站与西客站3/4的车程……铁路街的打通,远不止是为城市中心区又添了一条东西向干道。
原有铁路街由于路面狭窄、缺少主要干路连接,通行能力极差,未能有效发挥在路网中的功能。根据“与中轴线平行建设次干道能最有效缓解轴线主干道交通压力”的交通规划原理,打通后的铁路街,将与城市东西轴线西大直街平行,把沿线的28条街路及与之相连的其他街路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发挥相关街道交通分流作用,极大缓解西大直街的交通压力,形成一个经纬交错、联系丰富的交通路网格局。此外,哈站至木工街原铁路街区间拓宽改造后,也成为进出哈站的重要通道,可有效集散哈站客流,并与该区域的海关街、松花江街、民益街等二、三类街路有效连通,形成交通回路,提升哈站周边区域整体交通功能。
除了疏解哈站周边区域交通外,铁路街的打通,为正在建设的哈西客站地区贯通了一条交通新动脉,从哈站沿铁路街驱车前往哈西客站,所用时间仅为原来四分之一,大大拉近哈站到西客站的“空间距离”。在此之前,哈西地区与中心城区除学府路外再无其他东西向贯通的干道,致使哈西地区很难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铁路街打通后,与西大直街、规划建设中的地铁一号线共同成为连接西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三大立体交通通道。
经济“泛”化
打通一条路,整合三大商圈
在铁路街打通之前,哈站商贸物流圈、高校产业圈、哈西科教文化圈等三大商圈原本是各自盘踞一方,打通后的铁路街就像一条红线,将三大商圈有效融合,形成经济体之间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原有铁路街沿线虽然商铺较多,但多数经营水平较低、规模不大、效益不高。铁路街打通后,将促进物流、商贸、文化、科教等50多个业态的提档升级,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善,沿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将得到提高,成为盘活经济的引擎。据悉,在铁路街打通的同时,交通布局、附属设施等的提档升级都将同步跟进。目前有关部门正着手规划建设哈市首条快速公交线(BRT),通过全程无障碍交通设计,大容量地集散乘客,以人流提人气、人气带物流、物流促商贸,凝聚人气、拉动商机、激活区域经济。
景观美化
欧陆风情打造全新城市窗口
“铁路街打通工程要按照景观大道标准进行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改造相结合”,这是市委、市政府针对铁路街建设提出的要求。因此,铁路街打通工程指挥部将原有铁路街规划拆迁范围之外、零星剩余的房屋一并纳入该工程统一实施拆迁。
沿着打通后的铁路街一路走来,精雕罗马柱、穹顶楼、街头小品、雕塑、欧式公交候车廊、欧式灯具造型等充满欧式风情的景观元素,不时跳入眼帘;在铁路街与铁路线之间,还新建了一道兼具安全隔离和风景美化功能的欧式风格景观墙;在满洲里街与铁路街交口的三角地,建设了欧式花园,并配套建了一座欧式小品式的公厕。
工程造价七成用于拆迁
工程总概算约16亿元,征地拆迁费用占2/3,拆迁量占全市路改工程总量1/3
拆迁房屋截弯取直功能一步到位
起点为哈尔滨火车站、终点为工电路的铁路街打通工程,在最初设计方案时,没有设计下穿通达街,而是在清明二道街左转,这样就可以避开3栋楼,减少拆迁量。这种设计的弊端是,从通达街至火车站的路段非常窄,路宽仅能达到8米,而且需要拐几个急弯,这样一来,车速就不能达到设计水平。
“无论多难,也要彻底打通铁路街!”按照市建委决策层的要求,从去年11月份开始,铁路街打通工程指挥部就开始对拟拆除房屋进行摸底调查。在今年的路改项目中,该工程是涉及征地拆迁户数最多的一项,共涉及拆除房屋1043户,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铁路街打通工程还按照景观大道的标准实施了一步到位的景观建设。使铁路街沿线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场地狭小手抬肩扛绑扎数百吨钢筋
铁路街打通工程全长5.68公里,虽然不是很长,但沿线既有跨越滨绥铁路的跨线桥,又有跨越西河沟的跨河桥;既有下穿和兴路、通达街的地道桥,又有下卧康安桥的U形槽;既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又有道路打通工程,桥涵类型多、交通组织难、技术要求高、施工场地小、建设难度大。为完成铁路街打通工程,需要拓宽哈站至木工街段道路,新建木工街至工电路段道路,新建1座跨越铁路滨绥线上跨桥和1座西河沟跨河桥,下穿通达街、和兴路地道桥2座。
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所有桩柱和顶板钢筋的绑扎就位全靠200多名建设者手抬肩扛,在十几天内完成了数百吨钢筋的绑扎就位,并完成了4750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
半幅施工力保通达街半幅行车
铁路街打通工程指挥部指挥解海向记者介绍,铁路街打通工程需下穿我市南岗区、道里区两条重要联络干线通达街、和兴路。其中,通达街高峰时段每小时交通流量达2200辆,和兴路更是达到1.2万辆,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交通作用十分关键。
按照常规施工方法,大面积开挖简单、经济、省力,施工难度小。但是采取这种方法,必须将二环路和兴路段封闭近两个月。
铁路街打通工程指挥部最终确定了通达街采取箱涵工艺、半幅倒边施工等方式,7月8日晚顺利完成半幅作业,确保了通达街路面半幅交通;并将和兴路原箱涵式地道桥设计方案,调整为桩基双悬臂框构地道桥,桩基部分采取分3批6幅夜间封道钻桩施工、白天恢复交通方式组织施工,桥面顶板部分采取分幅作业,每幅工期控制在15天之内,避免了箱涵施工需架设战备梁造成的两次开挖封道,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交通组织的影响。
迁移管线24小时全程跟踪现场协调
在铁路街打通工程中,由于涉及到的二环路和兴路施工区段为建成年限较长的老城区既有道路,作业区地下管线情况异常复杂,其中包括16条1万伏高压电缆、1条煤气管线、2条给水干线、20条弱电管线和2条部队军缆,共计多达40余条。这些管线必须重新敷设埋管,逐条进行迁移,任何一条管线在迁移过程中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周边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按照迁移方案,原有的自来水干线在新建地道桥底部穿越,必须在规划地道桥两侧各挖1个15米深的顶管坑,在坑底对向顶管对接,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指挥部的同志们24小时现场跟踪服务,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随时协调现场发生的问题,一次性成功完成了顶管对接;需要迁移的高压电缆数量多,施工危险性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电业部门派专人全程跟踪指导,保护施工,保证了迁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铁路街打通工程进展相册

▲5月3日 滨绥铁路跨线桥施工打下第一根钻孔桩。

▲8月8日 滨绥铁路跨线桥开始吊装第一片钢箱梁,宽16米、长424米的桥梁是铁路街打通工程中桥涵跨度最长的工程。

▲9月8日 铁路街打通工程中通达街地道桥主体框构施工和道路铺设基本完成。

▲9月24日 铁路街哈站至安发桥交通标线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