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省人大常委会评议省政府“三棚一草”工作综述
东北网10月16日讯(江洪波 宋立群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伟 孙佳薇 东北网记者 曹曦) 15日下午,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常委会会议厅内,充满郑重气氛。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在举行,当主持人宣布评议省政府“三棚一草”改造工作的投票测评结果——几乎全部获得满意票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掌声,是对省政府“三棚一草”改造工作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方式创新的充分肯定。
民生工程,大得民心
2008年,省委、省政府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做出了大规模集中改造“三棚一草”的决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今年对“三棚一草”改造工作开展评议,进一步将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战略决策上来,进一步监督和支持省政府重点工作。
为了开展好这次专项工作评议,省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对省政府“三棚一草”改造工作进行评议的实施方案》。8月中旬,副主任刘东辉、王东华、符凤春和秘书长傅亚文等领导同志率领四个评议视察组,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双鸭山同、绥化等8个市以及农垦和森工系统“三棚一草”改造情况进行了视察。
“每到一处我们都会惊叹城市农村变化如此之大,昔日烟雾缭绕拥挤不堪、房屋破旧、生活垃圾污水随意排放,气味难闻的棚户区不见了。看到的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园林景观小区。昔日道路泥泞、低矮草房的村屯不见了,在我们眼前是宽敞的进村大道,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
视察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亲自感受了“三棚一草”给百姓带来的变化。在齐齐哈尔市的一个社区里,一位拄着双拐的居民说:“这是政府给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大实事,这可不是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在依安县依龙镇的丰林村,农民说:“土改是共产党让我们有了土地,泥草房改造是共产党让我们住进了连做梦都梦不到的高楼大厦!”
在刚刚结束的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现场视察,在分组、联组审议上,纷纷畅所欲言,对省政府“三棚一草”工作给予了一致的肯定:
——“三棚一草”改造的决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和发送民生,充分履行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在推进过程中,省政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元融资,形成了加快改造的强大合力。
——在省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实行了“拆一还一”、“农村公屋”、“乡村公寓”、“零租住房”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同时,把“三棚一草”改造规划和“三供两治”规划与建设、“三优”文明城市规划与建设、滨水城市规划与建设、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与选扯,使全省城乡人居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创新拆迁工作方式方法,实行“三个不拆”、“六个公开”,确保拆迁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化解拆迁矛盾,实现了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三棚一草”改造的创新实践,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为我省全面加强民生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推进“三棚一草”改造向纵深发展
“三棚一草”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令常委会组成人员感到振奋。为了推进三棚一草改造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总体任务目标的如期实现,组成人员还纷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策,保证“三棚一草”改造工作均衡推进。“三棚一草”改造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督促各地政策将现有政策落实到。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探索适合今年“三棚一草”改造的新路子,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扶持政策,明确深入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泥草房改造倾斜的力度,加大解决农村贫困户、无房户住房问题的力度,加大对农民建设节能住房的引导力度。要建立健全推进“三棚一草”改造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将优罚劣,使改造工作均衡推进,确保改造总体目标的如期完成。
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破解制约“三棚一草”改造的资金瓶颈。要把握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投资导向,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要继续加大省级资金投入。要继续鼓励、调动社会和金融部门参与“三棚一草”改造,深入研究贷款渠道和贴息办法,由政府主导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吸引银行扩大对“三棚一草”改造项目的贷款规模,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简化流程和手续,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不断推动“三棚一草”改造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提高整体规划水平,推进全省城乡统筹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把“三棚一草”改造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编制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推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抓好住房保障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按照中央要求,指导、督促各地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在具体改造项目规划上,要同步规划建设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到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要本着对人民生活财产负责的态度,严格施工建设程序,加强建设管理,从规划、设计、招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决不能因为是保障性住房和农民住房而降低质量标准。对农村泥草房改造,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明确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抗震设计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强建后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选成果。
人大监督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围绕全省的重点工作,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促进有关方面不断改进工作,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是本届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思路和基本方法。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和方法,增强了常委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在本次会议关于“三棚一草”改造工作评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介绍说,确定对“三棚一草”改造工作进行评议是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 “三棚一草”改造,是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的重要内容。为了使人大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和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把好事办好,常委会对这项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年初就将其列为今年监督工作重点。在这次评议中,我们首次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这一监督形式中,采取了联组会议的作法,运用了专项工作评议方式,引入了满意度测评机制,这是常委会对监督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是对监督法规定的监督形式的丰富和创新,是常委会在完善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上的一项新举措。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专项工作评议经验,进一步完善评议的作法,把专项工作评议做为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形式,开展得更有成效,形成新的特色。
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析概括本次评议的特点:一是注重发挥了常委会整体作用,坚持把本次评议视察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先后印发了“三棚一草”改造工作有关政策、规定、方案等资料;组织了市地及农垦、森工总局“三棚一草”改造工作图片展;召开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座谈会,尽可能地让全体组成人员参与视察,了解情况,为搞好评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注重把政府作为被评议主体。做到从下看上,通过组织领导力度,看思想重视情况;通过政策措施实施,看有关规定、方案的落实情况;通过基层工作进展,看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了解群众满意度,看“三棚一草”改造的实际效果。三是注重直接听取人民群众呼声。评议视察中,常委们走村屯、进小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四是注重总结经验,推进工作。视察期间,组成人员注意掌握和研究各地、各部门工作的好做法,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推动“三棚一草”改造工作上新台阶。五是注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在视察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视察组及时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共商良计,督促解决,为向省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在人大工作近三十年的老同志说,这次专项工作评议与以往的述职评议不同。以往进行述职评议时,监督法尚未出台,一般是对省政府组成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评议,侧重于对人的监督;专项工作评议,是对监督法规范的“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具体化,是对省政府专项工作进行评议,侧重于对事的监督,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探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