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讯 南京大学最近做了一项有关新媒体的实验。该校金陵学院新媒体系的新生,今年开学后被布置了一项别致的作业:每个人开通一个微博,学期末以粉丝数论成绩。粉丝数达到500的,及格;2000名,良好;3000名,优秀。
这项实验的发明者,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介绍说,一个微博就是一个媒体,主持者能够争取到多少受众,决定了这个媒体的成功程度。作为该学院“媒体融合”课程的一个作业,学生们对这个作业,从开始的好奇、争议,到后来的踊跃尝试,学生们体验到了新媒体的乐趣,甚至写起了微博分析报告。
“周岁”微博成为“巨婴”
顾名思义,微博者,微型博客也。微博的开拓者是Twitter,目前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近4000万,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奥巴马和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都在Twitter建立了个人主页,争拉支持者。最有意思的是,一位旅客在纽约国际机场等待登机,通过Twitter发出一些疑问,仅仅10秒钟,他竟然收到了美国捷蓝航空公司的答复。上至总统竞选,下到黎民疑难,都能通过Twitter实时交流,这就是微博的力量。
进入2009年夏天,微博在中国悄然流行,许许多多的白领和媒体人士登录Twit-ter,相继建立了一个个中文交流圈,国内两大网站的微博也应运而生。
微博在国内诞生不久,IT精英李开复退出谷歌,自主创业,一时成为新浪微博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几天之内,李开复就拥有了4500多个粉丝。黄健翔、李冰冰、赵忠祥、潘石屹、闾丘露薇,各个领域的名人先后入驻新浪微博。由于原有的庞大博客群体,由于形成已久的“名人效应”,新浪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博友在论坛里打听,怎样才能获得微博账号。现在,新浪每日限量发放200个邀请名额,逐渐扩大范围。日前,新浪官方发表《微博白皮书》记录:“截至2010年7月,总微博条数9000万,月覆盖人数约4400万”。
今年以来,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产品。来自艾瑞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2010年3-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增长到1.0307亿。这种成长速度无疑是突飞猛进,微博虽然只有“周岁”但堪称“巨婴”。
“草根”微博重在“燎原”
和新浪微博一起诞生的腾讯微博,口号看上去更加意味深长:“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延续了其一贯的草根特色,也正契合了很多微博使用者的心声。
自互联网走向公众以来,一直是精英的大舞台,有技术的玩黑客,有怪才的玩闪客,有文采的玩博客,有学识的玩威客,有财力的玩播客……微博填补了互联网“客”家文化的空白。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微博更是一个革命性的应用。你不必在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无须顾及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你只要想跟别人交流,就尽管对话。人以群分,你是微博,就不愁没有知音。随着3G的普及,微博跨平台交互的功能将更加彰显,微博客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微博客身边每时每刻的最新动态,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微博的平台上得以传播。经常关注微博的人一定熟悉一名叫“冷笑话精选”的网民,逾70万的粉丝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微博人气王。“冷笑话精选”是广州人,自我介绍里写着“冷笑话,热心肠!每日奉送冷笑话,将开心果带给全体人民……期待名人和人名猛击‘关注’,实在是您居家旅行的必备猛药。”这样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让其迅速在“脖友”圈里得到了超高关注。
其实,经常在微博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展示自己的想法,定格自己的生活,了解别人的现在,是很多草根微博者的乐趣,也使得微博人数上升极快,仿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浪微博公关部毛涛涛说:“草根微博是整个微博的重要组成力量,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草根习惯在微博上获取信息、分享生活、聚合共鸣。”
对此,一些网友也发表意见:微博流行没有理由,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因为它适应了用户互动交流的需求,顺应了信息传播方式大变革的趋势。存在就是合理,适者生存,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最新应用模式,微博的燎原之势锐不可挡。
百字“直播”乐此不疲
从明星们的隔空“口水战”、名人们的直播爆料到企业发布新信息,微博目前几乎涉及了所能想到的领域。对于很多普通网友来说,每次140字的发布,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近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假期结束”、“假日盘点”成为热门话题,微博网友们纷纷讲述自己的国庆经历。不少中山网友从国庆长假首日便开始现场直播自己的假期全过程。
网友“春日迟迟”便是其中一位。她和几个朋友相约自驾前往福建土楼。长达6日的行程中,除了看风景外,不停地把美景上传至微博,也成了她此行任务之一。美丽的云水谣村、热情的客栈老板、美味的全牛宴大餐、泛舟江上的惬意……每日的行程几乎实时直播,获得不少粉丝的热捧,她发的微博还被“城市画报”转发,关注度颇高。不过同伴却颇有微词,“简直成了‘微博控’,除了吃饭、睡觉外,她一直不停地拿手机拍照、上传微博,与我们的交流倒少了很多。”粗略一算,“春日迟迟”6天一共发了120多条微博,比她此前所发的微博总数还要多。
微博用户“岁月”就在其微博上带着博友们“游”了一趟昆明。在微博中,他分享了在飞机上、入住酒店的趣事,还有沿路的天气情况,很多时候还会附上图片加以说明:“我在海拔2500米,今早起来估计差不多10度左右,天气依然阴沉,我都能呵出白气了,我穿了4件衣服够了吧。今早第一站去丽江黑龙潭,导游帅哥说是玉龙雪山雪水汇集的地方,也是丽江人祭祀的地方。”10月4日早上7时28分,“岁月”给大家更新了这么一条信息。这种即时又简短的方式,几乎成了外出旅游的朋友一种隔空交流、表达情感的“通用方式”。
微博悄然改变生活
“微博给我们开辟了一个分享彼此生活的平台,通过微博我可以了解到自己朋友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每一个观点和思想片断。虽然假期我们各在一方,但微博把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友李小姐说。
据介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不超过40岁),92.4%的人上过微博,其中45.3%的人“经常上”。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由于微博字数限制于140字内,简单、便捷,让人觉得可以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表达一下,并能获得最新资讯,还能和同事、朋友分享信息。”今年40岁的何先生一用上微博后也上了瘾。
调查显示,人们上微博最多的是为了“了解最新资讯”(73.5%),排名第二的是“参与感兴趣的话题讨论”(66.6%),第三是“了解朋友动态并保持联系”(52.1%)。
在微博的冲击下,今年7月1日,创立3年的社交网站360圈以关闭为结局,宣告国内SNS领域又吹破了一个曾美丽的泡泡。随后,蚂蚁网也对外宣布,由于资金链短缺不得不停止域名解析。不仅如此,一起网、亿友、亿聚网等中小SNS网站乃至于开心网、人人网以及51.com三大巨头都不同程度地传出用户疲软的问题。来自北京缔元信最新推出的微博报告显示,在微博用户中有八成是SNS的用户,其中51%的微博用户承认减少了对SNS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