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讯 曾几何时,家访是各级学校班主任老师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家访能够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等大有益处。多年来,家访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家长留下了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正被人们忽视。
现状 短信频频家访“绝迹”
记者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校采访发现,多数学生都没有经历过家访,有的甚至不知家访为何物。“从我上学以来,老师从没有来过我家。只是完不成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会给我爸妈打个电话……这算是家访吗?”初一学生刘阳很疑惑。新学期伊始,小学生张子阳的父亲接到一条短信,是儿子所在班级班主任发的:“请各位家长务必在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证明孩子作业的真实性。”看到这条短信,张子阳的父亲说:“在我手机里,类似来自老师的‘命令式’短信不下100条。这样让人略感冷漠的联系方式,肯定不能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
不少家长都有类似感触:“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的家访,在现在几乎成了家长的一种奢望。” “我儿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4年级,从来没有一位老师到我家家访过,倒是我和他爸经常主动找老师。”学生家长齐女士说。
孙女士的孩子上小学后换过两个班主任,每次孙女士都会主动到学校,向班主任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希望班主任能对孩子有个好印象。平时孩子学习有问题或者情绪不稳定时,她也会主动联系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帮忙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孩子成绩还可以,老师从来不主动和我谈孩子的情况。”对此,她略感失望。
原因 时代变了家访难了
在家长感叹盼望老师家访几乎变成奢望的同时,不少教师却认为,家访其实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家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颇有些难度。
“哪有家访的时间啊?全班50多名学生,学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家一户地家访要浪费多长时间?一学期能访到几名家长?家访费力、费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一名女教师这样说。一位高三班主任告诉记者,现在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她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每个星期除了有20堂英语课外,还有教研活动、班主任会等7堂课,一个星期下来差不多有30堂课左右。此外,还要负责学生的早自习和晚自习,每天差不多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一天下来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要想去学生家里家访,时间上很难安排过来,另一方面则是在精力上顾不上。因此,要是不是学生的问题实在严重到要和家长面谈的地步,现在家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话和家长沟通和交流了。
某中学唐老师说,家访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或互通有无,或了解情况,内容不确定,但目标只有一个,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并共同予以实施。但教师作为社会人,也有家庭、家务等诸多事务,上班已很辛苦,休息时也需要调整自己。绝大多数老师反映,在学校工作一天,回家连动弹一下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想静静地休息一下,哪有精力再去家访呢?以前很多老师为了家访,只好让老公和儿子晚餐自己解决,至于洗衣服、收拾屋子的事儿只好等晚上家访完以后回到家再干了,中青年教师则更难,一个三口之家,若遇家属有事,外出家访时只好把自己的孩子也捎带上了。而且,由于城区居住环境复杂,寻找学生家庭住址很不容易,计划好到某个学生家去家访,有时找不到地方,更多的情况是家长有应酬,无暇接待。加上对治安环境的担心,许多女教师不敢晚上单独去家访,有的由老公陪伴,有的则和搭班老师约好共同家访。效率低,步履重,它被现代通信方式取代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 家访让彼此更了解
“上门家访是教育学生的一种传统方式,应该保持和发扬,不应该丢掉。”很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家长这样说,“除了能拉近与家长关系之外,传统家访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当着家长的面鼓励孩子,对孩子成长很有好处。还可以增进与学生以及家长的情感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等等。”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如果仅仅用短信等单一形式沟通是相当可怕的,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内心深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问题生更上进。
市民张先生说,我欢迎家访,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很发达,但是电话交流和面对面的交流完全是两回事。平时老师很忙,我们也难有机会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如果老师来家访,我们就可以深入交流,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市民王女士认为,我喜欢老师家访。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来家访,感觉特别亲切,不但老师对学生更了解,学生也有机会和老师深入交流思想,家长当然更能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不像电话,总感觉有些距离。
市民李先生是一个老师,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家访,家访能够让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孩子。虽然现在沟通方式很多但听到的和直观看到的毕竟是两回事,只有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他说,我碰到一个孩子平时成绩很好,可是有一段时间突然下滑,问她,也不肯多说,家访后才知道,她父母亲吵着要离婚,孩子很担心,没心思念书。后来我和家长及孩子进行了沟通,孩子的成绩也上来了。
家长们普遍认为,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亲切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更易于让小孩子接受,效果显著。而且家访时教师是有备而来,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由于时间充足,老师会谈得更加透彻、全面,尤其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全面提高,促进其健康成长。
教育部门 “传统家访”无法取代
尽管“电子家访”体现了快捷和方便的特点,但是,我省教育部门表示,“电子家访”只是跟家长又增加了一种联络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家访。教师要到学生家里做客、聊天,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生”,老师不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打开学生的“心结”,就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实现交流和沟通。
采访中,记者从哈市各区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哈市各区教育部门也正对“传统上门家访”进行细化要求。要求班主任每学年要对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三年内对全班学生普访一遍;同时,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以“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为主题的大规模家访活动,尤其要走进特殊家庭的学生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