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8日讯 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呼吁鼎力构建冰城便捷畅行交通环境
城市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早在1995年,《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就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全国有6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实施公交发展战略方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解决市民出行难、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环境。但我市在此方面至今仍处于停滞状态,道路交通的建设水平与通行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日益拉大。
今年,哈尔滨市委在确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改善交通环境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为破解交通拥堵这一瓶颈,市政协把“坚持综合治理,建设通畅城市交通环境”列为今年专题常委会的协商题目。在市政协主席邹新生,副主席肖鸿麟、魏伟带领下,由市政协城建委牵头,围绕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管理体制、交通智能化、公交和出租车管理等进行历时四个月的深入调研,并赴西安、南京、常州、青岛、大连等地学习考察,最终就如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通畅的城市交通环境提出了多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现状调查】
近60%车流集中在主干道
由于历史、地形环境、规划等原因,我市主城区道路形式不规矩,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弱。城市干道数量少、间距大,主干道负荷过重,市区近60%的车流都集中在此,造成主干道全天或早晚高峰期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道路面积不足,城市中心区交通阻塞严重,平均汽车行驶速度仅为20公里/小时左右。城乡接合部的道路交通设施很不完善,缺少人行道、路灯、排水设施、行人过街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已引发多起重大交通事故。与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相比,我市人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和道路完好率等均处落后水平。如人均道路面积7.07平方米,位于国内32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中下游水平,列15个副省级城市末位。
机动车每年以10万辆速度递增
哈市机动车数量已从2000年的20余万辆增加到今年的71万辆,且正以每年10万辆的速度递增。每日新车落户最高峰达400台左右。商业区集中的南岗区、道里区,区域商业网点仍在进一步扩大,道路资源已无再开发利用的空间,致使中心商业区主干交通压力逐年加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全市仅有的13万个停车泊位已明显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三分之一国有公交无法正常营运
我市至今未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目前,哈市公交形式单一,缺乏快速公交系统。受路网格局、交通拥堵等影响,公交车运营速度慢、准点率低,运营速度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30公里/小时,下降到目前的12.2公里/小时。利用公交出行比例则由2000年的34%下降到2009年的29%。
城市公交体系发展滞后、欠账问题亟待解决。公交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大,公交首末站、停车库房、公交枢纽站严重欠缺。公交企业体制不完善,民营公交线路占全市公交线路的47%,因经营管理不规范,其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日益突出。而国有公交企业因人员、债务包袱沉重,企业生存困难。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国企公交人员流失严重,长期存在“招工难”,三分之一车辆无法正常营运。
【四大顽疾】
中心城区停车:难
“停车难,难停车”,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天天都在为无处停车发愁。停车泊位少已成为制约我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心城区占道停车现象普遍,平均违章停车率39.98%,较为严重的区域则高达71%,占用人行道停车的现象十分严重。停车场改变使用功能、停车价格不尽合理、停车市场有待规范等也使停车难现象越来越普遍。此外,公交车停车场也严重缺乏,公交车首末站很多都占道设置,“马路车站”现象十分常见,场(库)外停车占公交车总数的73%。由于缺乏停靠场站,公交车在首末站随意掉头已成为市区重要的交通拥堵点。
空车配货占道:乱
空车配货占道扰民、影响交通秩序的问题是近年来哈市的顽疾,一直难以根治。据调查,我市在城市中心区内现有上千家空车配货站,主要集中在道外二十道街港务局、滨江站地区、北环市场、南极市场、南岗海城建材市场、南岗站前药材市场、道里透笼街轻工市场等区域,也是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要道,因为大型货运车辆频繁出入,导致这些地区交通常年堵塞、环境混乱,市民对此意见极大。即使每天的禁行时段,这些车辆也还在市区行驶,给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
出租车拒载合乘:多
我市有出租车1.2万余辆,已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力军,为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便利。与此同时,拒载、拼客、挑客、绕行、黑车、套牌车等问题也成为这个行业的痼疾,屡治不愈。还有一些出租车的服务差强人意,有的驾驶员随意在车内吸烟、讲脏话;有的车内卫生环境极差,车座垫肮脏破损。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全市地铁施工和道路改造维修带来的交通拥堵,使出租车拼客、合乘、拒载等违规行为愈演愈烈,三人以上不拉、老年人不拉、去复杂路段不拉、交接班时间不拉的情况屡见不鲜,市民对此反响强烈,纠纷频发。
公交车运行速度:慢
据调查,我市一些线路的公交车准点率差、车速慢、等车难已成为影响市民出行的突出问题。受路网格局、交通拥堵等影响,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只有12.2公里/小时。早晚客运高峰期间,主干道路公交车辆平均运营准点率仅为65%。今年,因路改有200余条次公交线路临时改道运营,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则只有8-10公里/小时,百姓乘坐公交出行更加不便。此外,公交车的车况差、服务不规范,野蛮营运、态度粗暴等也让很多乘客怨声载道。由于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主城区大部分线路集中在二环内,而城乡连接处则少有公交车通行,造成在此居住的市民出行困难。
【委员声音】
建立中长期“绿色交通”发展规划
尽快详编《哈尔滨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依据我市今后一段时期(至少10年)的交通发展,站在战略高度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步伐,围绕新发展战略将优先发展公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哈市公共交通质的飞跃。
建设现代化的立体道路交通体系
切实建好路桥重点工程特别是过江通道工程,形成松花江两岸沟通的立体交通网络。要加快环路建设与改造,尽快使二环路“快”起来、三环路“环”起来、四环路“畅”起来,提高城市环路对穿城、过城车辆的分流能力。要继续推进老城区道路改造建设,改造交通堵点、节点,消灭断头路、瓶颈路,不断改善和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质量和通行能力。同时,抓紧启动“绿波带”工程等智能化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提高交通科学化管理能力。
“三位一体”交通网络推动发展
要适应我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城铁路线网,积极开发城市轻轨客运系统,规划建设主城区连接松北区至呼兰区和主城区经平房区至阿城区的城市轻轨交通;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规划建设哈东站经群力新区至哈西哈铁客运站、哈东站至松北区、公滨路至友谊路的BRT系统。同时加快地铁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覆盖市郊、辐射周边的城市公交网络。
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把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内容,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合理规划设置公交换乘枢纽,在哈西站、松北地区、群力新区规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中心,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结合道路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标准化公交港湾,智能化公交站牌和利用太阳能取暖供电的公交长廊。
实现公交公益事业国有主导地位
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让公交车快起来。建议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应尽可能地辟建公交汽车专用通道,并在一些主要路口实行公交信号灯优先放行,加大公交线路和站点密度及公交车辆运行频率,提高公交车档次和按时到站准点率,逐步增大公交车辆单车运力,不断提高公交从业人员的文明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在市区火车站、大型居民区以及商业中心、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地区增设公交始发站、换乘站、枢纽站,开辟直达专线车,便于快速疏散人流。要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城市新区和远离城市中心的城区应建设通往城市中心区或公路、铁路、地铁交通枢纽站的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
深化对国有、民营公交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公共交通的公益事业国有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服务,提升公交行业的总体服务水平。将其发展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对公交换乘枢纽建设、车辆更新、科技应用等重点建设发展项目,市财政每年应给予3—5亿元的资金保障。尽快落实公交优先的补贴优惠政策。
【外地经验】
健全法规保障乘客权利
西安、南京、常州、青岛、大连五市都从本地实际出发,出台一系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法规,建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大连市对城市公交线路经营、设施建设、营运管理、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均有详细规定,增加了乘客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青岛市以地面交通为主体,合理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实现了市民出门一里地有公交车;途中换乘一次车到目的地;一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市区基本做到500米半径之内都有公交站点。大连市则形成以轨道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基础、以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南京市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在市区街道通过设单行道、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等,弥补道路的先天不足,形成以地铁为骨干、轻轨为辅、地面交通为基础的格局。常州市在规划和建设中突出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路客运的合理衔接,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枢纽,真正实现了“零换乘”。
完善基础设施建快速公交系统
大连等市把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和大型公建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否则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青岛市3年来投资1.08亿元建成10处公交停车场,占道停车率由原来的50%降为12%;常州市打造了以快速公交系统(BRT)为骨干的城市公交网络,运行的两条快速公交线总长46公里,将市、区行政中心和旅游景点、学校、医院等连接起来,乘客运送能力约达5000人次/小时,利用效率是社会车道的2.5倍。大连市投资44.75亿元建设轻轨和快速公交线路,成为东北首条快速公交线路。
城市公交国有为主突出公益性
南京等“五市”坚持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把建设公共交通作为民生公益事业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目前,青岛和大连的城市公交均为国有企业经营;西安、南京、常州均为国有主导加股份制(国有公交企业控股)经营形式。
西安市2009年对国有公交企业投入3.56亿元;南京市三年投入公交优先发展资金和各类专项补贴近20亿元,并明确每年补贴2亿元;青岛市政府补贴每年3亿元;大连市财政每年投资1.2亿元更新公交车辆。
【建言委员】罗辑、马迎春、徐伟力、宋要武、许大为、孙玉贤、韩建军、霍玉夫、许修宏、高迎春、张雅清、王继伟、刘培志、许鹏。特约市民代表:常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