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黑大学生张传亮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只想救人
2010-10-21 09:49:1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20日13时30分,在我省干细胞定点采集移植地——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采集室内捐献人张传亮的造血干细胞开始提取。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王晓琳告诉记者,采集分为两天,总量为100毫升,将于21日下午送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到达后立即输入到等待捐献的患者体内。

  因为关于这次干细胞捐献还有一些“波折”,记者早就开始接触捐献者张传亮,几天来的接触,让记者了解到干细胞捐献背后的故事。

  “压力好大,但从未放弃初衷!”

  那是18日上午,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我省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捐献者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张传亮。记者决定对此进行关注报道。而在19日下午,管理中心再次来电话说:“捐献一事出了些‘问题’,活动取消了。”

  是什么变故导致捐献停滞呢?看着办公桌采访备忘录上捐献者张传亮的电话,记者决定直接接触他问个究竟。

  19日晚6时许,记者来到省红十字会为捐献者提供的临时居住地,表明身份后,张传亮直率地告诉记者:“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捐献,我只想救人!”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委屈。

  小张告诉记者,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自己从未改变过初衷,只是母亲的工作还没有做好。

  “这孩子!谁说也不听,他就这么犟!”张传亮的三姨在一旁说:“他今年才20岁,正在长身体,得了后遗症,以后怎么办!他从小身体就弱,总要打针吃药,我们不是反对他帮助别人,就怕影响到他的健康。”三姨的眼里含着泪水心疼地说:“他从小和我最亲,我能不担心吗……”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张传亮为了捐干细胞做准备在打一些必要的针剂,出现了骨痛现象。记者问他害怕吗?他说,“很多人都做过捐献,医学上讲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只是现在心理压力好大,不想让家人为我担心!”


 

  “小男孩一句话打动了我!”

  张传亮现就读黑龙江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名大学二年级学生。去年3月,他主动来到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报名,并采集了5毫升血样,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

  “随着我参与的志愿服务次数增多,接触的白血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整天带着蓝色的口罩,一双双眼睛让人感觉那样无助……”小张说,白血病患者承受着异于常人的痛苦,每当看到这个人群,都想尽力做些什么事使他们开心一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传亮在上高中一年级时就加入到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高三时参加的一次志愿服务使他很受触动。

  “在那次爱心活动中,我们让每位患者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其中一名10多岁的小男孩写下:爸爸,我不想再去打针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如果可以,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子……”张传亮对记者说,小男孩因为患病被母亲抛弃,父亲倾家荡产救治自己的儿子,最终还是无法挽回他的生命。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做一名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爱心终如愿成功做捐献

  今年8月,张传亮接到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通知,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血样的初分辨配型相符。得知这一消息后,小张毫不犹豫地点头履行承诺,并积极配合采集血样进行高分辨配型和体检。

  他笑着对记者说:“听说那位患者与我是同月同日生,如果我能给他重生的希望,我感到很幸福!”

  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后,小张接到消息,目前接受捐献的患者身体状况非常适合做移植手术。10月15日张传亮入院,17日开始注射动员剂。

  20日,说服了妈妈和亲人们的张传亮开始进行干细胞捐献。看着自己的鲜血被缓缓输出,张传亮显得十分平静。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行为已默默地感动着周围的朋友,现在他的很多同学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妈妈,他相信父母会理解他,为他骄傲的。

  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振川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18至45周岁适龄健康公民加入到骨髓库志愿者行列中来,并做一名坚定不移的志愿者。希望政府对我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建设多给予更多扶持,并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关注弱势群体,能从多方面支持龙江骨髓库的建设。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