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齐甘高速:修十年路面 建百年大桥
2010-10-22 09:08: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2日讯 今天,100多公里崭新的齐甘公路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齐甘项目的主体交工,打通了我省通向内蒙古的通道,实现了绥满公路黑龙江省内段全线以高速公路贯通的目标。近日,记者从齐甘公路的起点出发,一路上都在寻找一个答案:该项目曾在全省率先提出“修十年路面建百年大桥”的目标。记者力求从料场、拌和站、实验室、施工驻地等建设场面和细节中,挖掘出建设者是如何将设想变成现实的。

  小碎石里有大学问

  在齐甘项目A1标段实验室里,一个样本架吸引了记者。这里整齐地摆放着四层每层六瓶不同规格的碎石样本,路基路面施工需要这么多种碎石吗?正在试验室检测的监理工程师杨刚告诉记者,按照惯例,一般高速公路石料规格为四到五个,齐甘指挥部要求施工方必须采用六个规格石料混合搅拌施工,增强路基硬度,提高路面质量。

  齐甘项目指挥韩存玉让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摊铺路基的六个规格石料进行测试,并告诉记者这其中的学问。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全部选用高标准的玄武岩,聘请了江苏交科院和东北林业大学的技术服务组,按一定频率检测,合格料才允许进场。在石料的选择上,他们调查了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34家料场,进行取样、试验,用数据说话,确定基层可以选用的10个料场,面层7个料场,绘制成料场分布图,为施工单位提供参考。同时,还规定料场的筛孔规格,根据工程需要有意向加工,并要求施工单位一个热拌站只能用一个料场的碎石。

  小碎石里为什么包含这么多的环节?该指挥部的技术人员说,要想质量上台阶,必须从第一关入手,把住材料进场关。路基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该项目选用六种规格的碎石,是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级配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在全国也是最先进的。

  万组检测数据用事实说话

  各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出现重大问题,就是“100减1等于0”,这看似并不成立的算式,就是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公路建设质量要求。

  齐甘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了这样的要求,一切经过检测,一切靠数据说话。

  路基复检弯沉5800次,合格率达100%;基层底基层强度458组,合格率达100%;基层底基层厚度165组,合格率达100%……这一组组数据就是齐甘项目质量检测的一个缩影。

  在A6标段,实验员冯艳君正在和两名同事对刚刚完成基础作业的路面进行质量抽检,每隔25米取一个样儿,两三个小时就能出结果,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可从她那认真专注的神情,看得出这件工作在她心中的重要性,马虎不得。

  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在“施工规范”基础上,指挥部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制定下发了8本标准化手册,151项制度,13个施工工艺流程图,18个施工作业指导书,对项目施工进行技术指导。

  千余台先进设备为质量把关

  在A6标段施工现场,一台宽12米的大型摊铺机格外引人注目,每天正常摊铺作业里程可以达到一公里。承担A6标段施工的龙建路桥二公司项目部工长陈郁告诉记者:这种先进的设备可以一次性成型,最后摊铺厚度可以达到36厘米,能够保证路基质量。

  在A1合同段试验室,一个崭新的混合料振动成型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场负责A1合同段施工生产的龙建路桥四公司副总经理刘树军说,这个结构形式参照美国进口的振动压实仪,无论是从振动频率还是振动力上,比以往的设备的确先进了很多,使室内试验更接近现场实际,充分发挥试验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设备进行更新的不止是这件试验设备。副指挥董宏斌告诉记者,为确保路基路面施工有序进行,指挥部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选择上,统一采用4000型,冷拌站全部采用600型,摊铺机全部采用中大DT1600型,先进拌和站的投用使配合比更加精细,品质和产量得到充分保障,解决了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的离析问题。另外,全线各单位无论是挖掘机还是压实、装载和试验设备,都进行了更新。

  大桥施工的无数个“再一次”

  齐甘项目的嫩江特大桥是项目的节点工程。这座跨嫩江最长的特大桥,是通往内蒙古地区的重要通道。全长3975.5米,桥面宽度26米,全部采用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

  A3合同段项目经理宋景波告诉记者,为了把特大桥钻孔桩施工的误差降到最小,他们专门为测量班配备了两台最新的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人员专注精字,重在细致,在每阶段的浇注中都做到:埋设钢护筒前测一次,埋完后测一次;钢筋绑扎前测一次,绑扎后再测一次;混凝土浇注前测一次,浇注后再测一次,在这无数个“再一次”的精工细做中,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不知多流了多少汗,多牺牲了多少宝贵时间,多消耗了多少精力,但赢得了质量,赢得了信誉。

  指挥韩存玉说,在整个大桥工程施工中他们采取了平行作业的方式,桩基、承台、墩柱、箱梁,就如流水作业一般,彼伏此起,有序展开,将有限的作业空间开发使用到极致。在箱梁施工中,项目部摒弃先前干完一道工序再开另一道工序的老套路,而是第一道工序的开始同时也是下道工序的条件,监理旁站,安全管理紧盯,每个操作者的全部神经都聚集在各自的手上。

  低温施工赢得的不仅仅是时间

  齐甘项目始终把嫩江特大桥的施工作为项目的关键点、难点,科学安排施工组织计划,积极应对施工难题。为了让3975米长的嫩江特大桥在汛期到来之前出水面,他们采取了冬季低温施工的方式,整个冬天只从腊月二十五休息到正月初七,在全省第一次采取厂房式作业,全部工艺在室内完成。为确保工程质量,指挥部强化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各标段实行24小时滚动加温保温措施,每隔2小时测量环境温度及大棚温度。冬季施工缩短了工期,为项目赢得了时间,科学的管理保证了低温施工的质量,赢得了合理工期、合理进度。

  不仅是大桥施工安排如此细密,今年施工期的每一个时间控制点都在指挥部的掌控之中。记者手中有这样一个表格,从3月25日到10月30日的25个时间控制点,清晰地标注着最早开工时间控制点、最迟完工时间控制点、分项工程名称。据了解,他们对工程工期的评估不仅是按日历天数计算,还考虑到有效天数和作业天数,做出合理计划。

  齐甘建设者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细节决定成功的真理。正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正是这样的标准化作业,去年开工的齐甘项目才能在金秋十月,又为我省乃至国家高速公路网填上了浓重的一笔。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