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5日讯 今年,由于吉林、四川、甘肃等国内马铃薯主产地大面积受灾,齐齐哈尔市马铃薯大量南下外运,造成马铃薯价格大幅度攀升,产地收购价比去年翻了一番多。马铃薯涨价了,农民增收了,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却遇到不小的麻烦。
在素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讷河市,讷南镇鲁民村是最大的粉条生产专业村,年加工马铃薯近5000吨。记者在这里看到,原本这个季节十分热闹的粉条、凉粉加工场面现在却变得冷冷清清,看不到往常忙碌的人群。这里的近200家粉坊绝大部分没有开工生产。
鲁民马铃薯粉条专业合作社,这家整合村里100多家粉坊组建起来的专业合作社现在也没有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指着堆放在门口刚拉回来的40吨湿淀粉告诉记者,今年马铃薯价格太高,只能用淀粉来加工粉条,可是淀粉的价格也是一天天看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一等干淀粉的价格已经涨到12000元左右一吨,他们用的普通脱水淀粉也涨到每吨4800—5000元左右,生产出来的粉条卖10元钱一公斤,刨去成本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赚,“如果淀粉的价格再涨下去,我们就更难了。”在鲁民村,唯一还用马铃薯做原料的只剩下农民庞作昌的粉坊。记者去时,庞作昌正指挥工人们把新漏出的粉条拉出来上架晾晒。庞作昌说,早些时候他收购了54万公斤马铃薯,平均每公斤0.7元,现在最后一点马铃薯在前一天刚磨完,再过两天也就收工了。记者问今年是否还继续生产,“不行了,马铃薯的价格太高,再干就不挣钱了”,庞作昌说。
中小规模厂家如此,规模较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情况如何?讷河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讷河市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447家,大型加工企业有2家,民营粉坊占了1279家。港进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讷河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产量2000多吨。近两年他们都是直接使用淀粉作为原料生产,随着淀粉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也在增加,势必影响到企业效益,他们也在观望。另一家专门生产马铃薯淀粉的大型企业——碧雪淀粉有限公司,也因今年原料薯价格过高以及马铃薯大量流向消费市场导致货源不足而停产。记者了解到,去年讷河原料薯的市场平均价格是每公斤0.5元左右,粉条价格在每公斤7元左右。尽管目前粉条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10元,但如果原料薯价格超过每公斤0.8元,利润空间将大幅度压缩,甚至无利可赚。而目前原料薯的市场价已经涨到每公斤0.84元,这让大多数业者望而却步,一些生产者等待观望,另一些民营粉坊则抱着干一年养三年的心理干脆停产,希望明年马铃薯价低时再把今年的损失捞回来。
马铃薯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马铃薯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之一,据测算,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为全市农民增加收入约4亿左右,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市去年马铃薯产量约在300万吨,产品加工能力为137万吨,实际加工转换率只达到34%左右,产品主要是淀粉、粉条、粉丝等初级产品。所以,整合原料资源和品牌资源,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马铃薯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明年的马铃薯种植结构也至关重要。按照“蛛网理论”,一种作物本季产量决定本季价格,本季价格又会决定下季的产量,对于明年可能出现的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现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薯贱伤农”现象发生应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