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细数五花八门的大学生兼职被骗方式
2010-10-28 10:03: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整箱的海飞丝与潘婷洗发露压在小张寝室中。王彦东/摄

  从外观上看,这两种洗发露与真品并没有多大差别。王彦东/摄

  小薇被骗购的电话卡。王彦东/摄

  假电话卡的背面。王彦东/摄

  东北网10月28日讯 学生做兼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大学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增长一些经验,还可以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但是,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兼职项目,大学生往往很难辨别它的真实性,所以出现了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的现象。

  A

  中介公司设计兼职陷阱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8届的王同学,也想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正苦于不知道去哪里找这种兼职工作时,他恰巧在校门口收到了一家中介公司的宣传卡片。随后,他给中介公司打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他:包找工作,具体事宜面谈。

  王同学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0号,见到了电话中自称张老师的工作人员。张老师先让王同学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接着让他交50元钱中介费。王同学找工作心切,心想只要给找工作,交点中介费也是正常的。

  交了中介费的第二天,中介公司就打电话给王同学,称有一份发传单的工作让他去做,只要去中介公司取回广告传单,到某校校园里发放就可以。取传单时,中介公司给了王同学25元钱,说是发传单的报酬。

  在发放传单的过程中,王同学发现,自己所发的传单,正是这家中介公司的广告,“取传单时,我没仔细看传单的内容。当我满心欢喜地发放第一份传单时,才发现这是中介公司自己的广告,我心里起了疑惑,去找中介。”

  当王同学要求换份兼职工作时,中介公司表示,没有别的职位可选。在一番争执后,王同学要求退还押金,兼职中介则答复称,让王同学回去等消息。

  王同学等了一星期,中介毫无音讯;打电话询问,中介公司告诉他“再等等”。如今,一年过去了,王同学仍未得到中介公司的答复。


  B

  兼职公司骗取兼职服务费

  “交完148元,享受两年兼职服务费,兼职公司却从未主动提供给我兼职岗位。好不容易有个兼职岗位,又要收50元的兼职押金。想要回押金时,又说负责人不在,最终也未退还给我。”24日,东北农业大学的小陈向记者讲诉了他“受骗”的经过。

  小陈说:“前不久,我在东北农业大学校门口接到了一张某人力资源公司招兼职大学生的传单,可兼职的工作项目挺多的,发单员、抄写员、打字员等等。我觉得这些职位都能做,也想挣些零花钱,第二天我就来到了这家公司。

  “进入室内,看到里面有不少人。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大学生来找兼职工作的。不一会儿,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公司,并说做公司的兼职工作人员要交一部分费用,是128元,可兼职服务一年;如果再多交20元钱,即148元,可兼职两年。我觉得挺划算,便交了148元。”

  办完会员的手续后,工作人员告诉小陈回去等消息。等了好几天,小陈也没有接到兼职公司打来的电话。于是,他主动给公司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说,目前有一份信息记录员的工作,记录一条信息10元钱,小陈可以去做。

  小陈兴冲冲地赶到了公司。“到了公司后,工作人员又让我交50元钱押金,承诺一天工作结束后再退给我。而后,工作人员把我领到了索菲亚广场,给了我一支笔、一张纸,让我在路边招聘家教。”

  小陈站了一天,一条信息也没有采到。他感觉不对劲,决定回公司找工作人员要回押金。到公司后,工作人员却推说负责人不在,等他回来才能退。小陈等了30分钟,负责人仍没有回来。小陈无奈,也只能回学校了。

  “如今,我已经不敢再找这类的兼职工作了,即使是很正规的公司,我的心里还是有阴影。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启示一下大学生朋友。”小陈说。

  10月25日,记者来到小陈所说的某人力资源公司,在那里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今年的会员费已涨到160元。而且,还有不少学生摸样的人正在签订着所谓的“合同”。同样是在校大学生,季同学也选择了一家公司从事兼职工作,并遭遇了相同的骗局。

  “在学校里,到处可以见到招聘兼职人员的广告,可兼职的项目五花八门。我挑选了其中两家,并拨打了电话。”季同学说,电话打过去后,两家“兼职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和季同学面谈”。她也没多想,就分别去了位于博物馆附近的某兼职公司和哈师大江南校区附近的某兼职公司。

  到了办公地点后,季同学看见还有5、6名学生在咨询。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季同学分别在两家公司缴纳了100元和150元的会员费。

  季同学预选了一份兼职整理稿子的工作,收入是月均300元左右。工作人员称,如果有合适的稿子,他们会派人给季同学送过来。

  就这样,季同学开始回家等消息,却好几天也没有一个电话。季同学实在等不及了,就给“兼职公司”打电话,可是工作人员仍然说“没有合适的稿子,有了就给你送过来”。几天后,季同学再次询问公司什么时间给自己分配工作,但反复打了几次电话,都被搪塞过去了。最后,季同学彻底放弃,两份“会员费”也就打了水漂。


  C “精明”骗子寝室里行骗

  “寝室里来了个陌生女子,说跟着她干能挣大钱。着急挣钱的我们,就这样在寝室里,足不出户地被骗去了好几百元。”黑龙江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大二学生小张为记者讲诉了一段她找兼职工作过程中的受骗经历。

  小张说:“一天中午,我和同寝室的小李在宿舍内正吃饭,一个衣着时尚、染着黄色头发的陌生女子敲门走了进来。陌生女子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说,‘你们想挣大钱不?只要跟着我干,保你们挣大钱。’她还说,她做这行很有经验,挣了不少钱。便向我们介绍起了她的挣钱行业。”

  “这个女子说话的方式,很贴合我们学生心理;她介绍的兼职营销行业,对我们未经世事的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我们像聊天一样,慢慢地就没有防备了。”小张说,“当她问我们想不想做时,我们心动了。”

  “我们也想要找份兼职工作,自己可以多点零花钱。她的介绍,让我们心潮澎湃。所以,我们抱着好奇的态度继续听她介绍。”室友小李回忆道。

  小张继续说:“那名女子当时对我们说,‘你们大学生都想自己挣点钱花吧?那就和我一起合作卖洗发水吧。大学生做兼职不容易,但你们把东西拿到学校里卖,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一定很好卖。即使洗发水卖得不好,也不用担心,下个月就卖洗衣粉。再不好卖的话,就卖牙膏牙刷。咱这项目有很多呢。如果实在卖不出去,还可以退给我,每月400元钱的基本工资照付。如果卖出去,提成算你们的,还给奖金。’我当时听起来感觉很不错,就和小李商量了一下,答应和她合作了。”

  当时,小张和小李与陌生女子签了合同,就是拿出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大家签名。陌生女子告诉小张和小李,在寝室等着她送货。过了一段时间,陌生女子送来了两箱洗发露,并说:“我们只能以箱为单位拿货,不能零拿。”无奈,小张和小李付了三百多元货款给对方。

  “当时,她给我们留了她的电话号码。留电话时,我们试了试能打通,可是第二天联系她时,就再也打不通了,人更是找不到了。”小张说,“更可气的是,她卖给我们的洗发露都不是满瓶的。”一点没有推销经验的小张和小王,硬着头皮在学校内卖了几天,很不好卖,平均一天就卖两瓶。最后,她们只得到夜市去卖,还是没有人买。如今,这两箱洗发露还剩下一箱半,堆在两人的寝室里。“没挣到钱,反赔了钱,还惹了一身麻烦。”小张愤愤地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哈师大英语专业的小薇身上。

  9月份一天上午,因为没课,又正巧下雨,小薇就在寝室躺着。“这时,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走进寝室,说是卖电话回拨卡的。我们的家都是外市的,打长途电话很费钱,这种回拨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女孩介绍道:“一张卡卖70元,可以累积打将近600分钟电话,全天打国内长途电话每分钟只需一角钱,移动手机、联通手机、固话小灵通均可开通使用。”

  女孩当场为小薇及室友们试验了一张电话卡,当时就打通了。同学们觉得很合适,就各买了一张。

  女孩又说,她是网通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招聘校园代理销售人员,卖出一张电话卡可以得到20元钱的回扣。一听说可以挣点零花钱,小薇和一名室友就又各自买了10张,两人共花了1000元钱。当时,小薇手里没有那么多钱,还特地去邮政储蓄所取款,并和女孩签了一份代理合同。女孩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小薇和室友后,就匆匆离开了。

  “我们以为可以赚钱了,开始卖电话卡钱,想先用这种卡给家里打个电话。可是,怎么打野打不通。我们去网通公司询问,工作人员回答我们说,这根本不是他们的卡,这个卡是假的。”小薇说,她们赶紧拨打那女孩的手机号码,始终无人接听。经查询,那个手机号码的归属地是外省。小薇的室友报了警,但是由于证据太少,至今也没有下落。


  D社会复杂

  选兼职要慎重

  东北农业大学负责学生组织工作的于老师告诉记者,目前的兼职中介通常收费较高,且行业混乱,有很多人打着兼职中介机构的幌子招摇撞骗,同学们要保护自己,选择兼职要慎重,不要被它高额的兼职工资所误导。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不仅有助于减轻家里负担,也可以更好地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从而历练自己、增强心里成就感,应该值得提倡。于老师建议想要做兼职的同学:“首先要提高警惕,即使通过中介,也应当找一家正规的中介机构,手续合法,千万别贪小便宜;最好是学长、学姐等推荐的中介公司,信誉度较高;也可以参与校内的勤工助学,比如学校举办的打扫教室、图书馆等。”

  “不过,最希望的还是有关部门能早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整顿中介行业,保障学生应有的合法权益。”于老师说。

  E法律不完善

  学生要学会自保

  关于大学生兼职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三辰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他说:“目前,大学生做兼职,不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所以一些兼职诈骗案,劳动保障等部门也难以插手。这是‘骗人’中介得以存在和行骗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律师表示,大学生想到社会上实践固然是件好事,但要加强对法律常识的了解。在找兼职工作的时候,要仔细阅读双方签订的合同。由于大学生兼职的相关法律目前还不完善,骗子很可能就钻了这种法律空子。所以,大学生发现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条款时要及时提出,不要盲目签订合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