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卫生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在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治工作中创先争优
在8月16日伊春市乌马河区鞭炮厂爆炸和8月24日哈尔滨至伊春VD8387航班坠机事故发生后,伊春市卫生局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指挥部署下,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各级基层党组织迅速反应、精心组织、紧急救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
一、靠前指挥,精心部署,市卫生局党委沉着应对突发事故
事故发生后,市卫生局党委迅速启动《伊春市突发公共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和《伊春林都机场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立即派出党员领导干部张志有,带领120急救中心所有救护车火速赶往事故现场,调度市区医疗机构救护力量第一时间抢救、分流、转运、救治伤员。同时,局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快速深入到各包点医院,协调、统计应急收治、救治伤员等具体情况,调配市辖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急救车辆、担架支援定点收治医院,保障应急状态下救援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精心制定伤员运送方案,实施“一对一”保包,运送转院伤员到火车站、机场,确保伤员运送过程安全、有序。局党委书记周立艳、局长张延杰按照救治领导小组分工,始终坚守在抢救第一线,组织协调各方救治资源全力抢救伤员。
由于党委班子靠前指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两起事故伤员现场救护、转运、接诊、救治各环节紧密衔接,医疗应急救治整个过程有序、有力、有效,实现了“零死亡”医疗救治目标。一是快速合理分流伤员。根据患者伤情,把伤员分别安置到林业中心医院、市医院、市烧伤整形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较重伤员由林业中心医院、市医院收治,烧伤伤员和轻伤伤员分别由市烧伤整形医院和中医医院收治。二是“一对一”精心治疗。一个患者对应一个工作小组、一个治疗方案,对重症伤员实施专人救治、专人监护。在8.24事故伤员首期治疗的10个小时中,54名伤员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共进行大小手术26例,为挽救伤员的生命,赢得了最佳黄金时间。北京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的专家,一致肯定了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认为诊断准确、抢救及时、治疗有效。三是全力做好伤员陪护和心理疏导。抽调陪护人员60余人次(其中党员参加40余人次),对不能自理的患者实行特护,全力做好伤员陪护工作。在这两次事故救援过程中,卫生医疗系统共出动急救车和救护车150台次,参加救护救治人员1300人(其中党员856人,入党积极分子102人),接治伤员207人。
二、迅速反应,科学救治,各级基层党组织全力开展抢救工作
面对连续发生的两起重大事故,局党委各级基层党组织快速进入临战状态,开通绿色通道,急速调集药品、医疗器械、血浆,扩充床位,及时接运、快速诊治,全力救治伤员。市康复医院党支部迅速准备了10桶氧气、40张床位以及大量烧伤外伤抢救药品,首批伤员送达医院后,烧伤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展开了清创缝合、包扎等前期救治工作,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交流,为重症患者后续治疗、转诊赢得了宝贵时间。市第一医院党委急增了45张床位,准备了近100万元急救药品,调动担架及担架车40台次,共有34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医疗救治。林业中心医院党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运伤员,急增床位和药品,打破科室界限,按照现场救援、门诊分诊、伤员转运和分类治疗相结合原则进行救治,使入院伤员都得到安全、及时、有效治疗。同时,各家医院还为伤员及家属购置了病号服、拖鞋、水杯、洗漱用具、换洗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为伤员及家属提供营养餐,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
三、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市卫生局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共产党员,想大局、顾大局,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有的人几天几夜不休息,奋战在临床第一线,全力为伤员提供医疗救治服务。
林业中心医院外一科主任张显、副主任吕鑫、外二科副主任刘长堃等连续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了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平稳。在伤员转送过程中,由业务骨干、共产党员刘长堃、肖佰成、张淑娟等13人护送伤员到哈尔滨。在严密监护病情、做好帮助患者翻身、扣背、擦汗等基础护理的同时,及时对伤者做好心理护理,用亲切、温暖的话语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市第一医院党员领导干部带领所属支部党员、积极分子及全体医护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院党委书记陈国荣、党委副书记院长齐兴中和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从24日深夜一直工作到26日凌晨,短暂休息近6个小时后,又开始工作直到27日凌晨三点。市康复医院田绍华、李秀华、叶建国、孔丽红等院领导连续多天工作在一线,全方位指挥救治工作。共产党员烧伤科主任黄耀斌带领烧伤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废寝忘食地救治伤员,积极果断地实施抢救方案。党员医务工作者孙玉臣、纪明春、赵淑坤、刘海英等同志始终未回家休息,有的连续几天不休息,出色地完成了救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