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95期
2010-11-01 15:39: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绥芬河市多措并举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绥芬河市以“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快发展中创先争优,收到了较好成效。

  1、把强化领导作为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切入点。从创新领导体制入手,构建责任、推动、考评运行机制,强化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一是构建责任机制。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作为市委派出机构,依托市工商联,核定4个专项编制,各有关职能部门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工委的委员。明确了党工委的主要工作职能和工委委员工作职责。二是构建推动机制。建立创先争优活动月例会制度,党工委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工委委员汇报本部门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包保联系”制度,市级领导建立党建联系点,党工委委员与所在单位包扶一户非公企业,并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联系企业,每个包扶周期为两年,按责管理、按约履诺。党工委成立以来,45名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91人次,指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60多次,培养发展党员6名,建立党组织2个,帮助解决企业招工、融资等难题20余个。三是构建创先争优考评机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考评管理办法》,通过实绩考评和深入企业测评“两把尺子”衡量工委成员单位抓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的能力和成效。考评结果作为评选“星级党支部”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2、把扩大覆盖作为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着力点。一是查找党员全覆盖。探索实施“三步查找党员法”。通过工商局“年检年报、登记申报”,工会“代扣代缴会费”,采取宣传引导、入企校核等方式查找党员;建立以社区为主的居住地计划生育普查、流动人口普查、入户调查的网格化查找党员机制;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在人才市场设立党员服务窗口,引导党员亮身份。目前,有123名党员主动亮出了身份,有89名党员被推荐到企业工作。二是党组织组建全覆盖。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教育激励业主自建、共建共育帮建、部门合力推建的“三组建”方式,逐一制定推进措施,明确时限,强力推进。目前,全市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5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三是活动保障全覆盖。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按照每名党员20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党员开展活动。制定下发了《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绩效考评办法》,根据考评档次,由市财政对党务工作者每年给予960元至2400元的补贴。市委及相关部门帮助的37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同时,强化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建设,为6个企业活动场所配备了电脑、高清电视,为部分企业制作图板、购置图书。

  3、把助推企业发展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始终把企业发展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三结合”,实现创先争优与企业发展同推进。一是坚持创先争优活动与助推企业发展相结合。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树形象”、“为企业献一策、助企业快发展”等主题活动,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58个,为企业提出建议500余条,节约成本150余万元。在15家非公企业探索实施了以“项目管理、效益核算”为主要特点的党建“项目工作法”,通过做好支部+企业、党员+群众、项目+经费“三个加法”,实现“效益党建”,为企业增加收入200万元。二是坚持创先争优活动与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相结合。开展“一帮一”帮扶企业活动,27名市级领导、89个责任单位与全市113户重点企业进行对接。全市各相关部门先后开展各种服务企业活动300多次,为企业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50多项,为企业解决贷款46亿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与职教中心、承绪俄语技校、新华俄语学校联合建立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木工操作、机床操作等各类培训班23期,为企业培养各类实用人才1500余名。三是坚持创先争优活动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相结合。开展“百日服务”活动,全面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降费减负,最大限度地压缩企业运行成本。市法院出台了10项服务企业政策,多次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检验检疫局出台了10条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措施,每年为企业节省千万元费用。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