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63期
2010-11-01 15:42: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一心向党终如愿 创先争优做典范

——记全国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赵永录

  一条小船,承载着半个世纪的光阴;一根木杆,拨动了几代人的心弦;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49年如一日,默默地守候在河边。他用自己的质朴,把一个词永远融入到川流不息的倭肯河中,这个词就是“奉献”。他的事迹在倭肯河畔百姓的口中流传着。他就是赵永录,一个义务为乡亲摆渡49年的农民,一个一心向党,古稀之年加入党组织的老人。

  默默无闻,守候河边

  1960年春,当时在鹤岗市兴山矿三井工作的赵永录突然患上了食盐过敏综合症,无法再继续工作。于是他辞去工作,只身一人回到了老家桦木岗村。在倭肯河东岸搭建一个窝棚住下,开了点荒地维持生活。当年的倭肯河桦南段人烟稀少,河上一直没有桥,常常发生村民因过河种地、上山砍柴溺水身亡的惨剧。看到一条条生命被河水无情吞噬,赵永录自己做了一条小船,开始义务为村民摆渡。这一摆就是49个春秋。每一次只要有人喊“我要过河!我要过河!”他就会从河边的小窝棚里跑出来,用那只很普通的小船接送乡亲们过河。无论是锹镐锄犁,还是农药化肥,只要能装上船,他都会帮着运来运去,不管认识还是陌生,只要过河,他都会帮着渡过去。用他自己的话说:“过河的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办,我晚吃会儿饭,少睡会儿觉,也得把他们摆过去”。

  1998年,桦南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倭肯河水暴涨,河对岸几户居民被大水围困,赵永录见情况紧急,划起小船就向河面驶去,把小船靠近房屋,将被困的10多个农民分两批运送到河东岸安全地带。被困的村民得救了,而赵永录回到自己的窝棚时,洪水已漫过土炕,被困在土坑上的老伴无处可逃,再晚一会儿,土炕就会被泡塌。老伴得知他去救了对岸10多个村民时,对他说:“等水退了,咱们还回来摆渡”。

  心系乡亲,淡泊名利

  赵永录把“方便他人”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每年初春和初冬,不能摆船,行人多数在河上行走,赵老汉生怕出现意外,天天在河岸边守候。桦木岗村教师孙士连儿子得了病,需渡河乘车去佳木斯二院治疗,为了让父子俩安全渡河,赵永录在刚封冻的河面上,手桨并用,砸破冰面开通了一条河道,用小木船将父子俩送到对岸,待父子俩离开后,他的双手已冻伤了。

  只身一人摆渡49年,老赵从不感到寂寞,他经常和过河的人唠些家常,他们随意地称呼赵永录为“小赵”、“老赵”、“赵大爷”等等,时间久了,不管怎么称呼,老人都觉得很亲切,他爽朗、豁达、乐观的性格给过河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小船在静静的倭肯河上摇啊摇,赵永录也从黑发摇成了满头银丝,49个春夏秋冬,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在倭肯河畔,用繁枝茂叶呵护着两岸的父老乡亲们。49年间,赵老汉救助落水群众28人,帮助困难群众53人,收领养4人,义务摆渡18万余人(次)。

  孜孜追求,一心向党

  2008年赵永录被评选为感动佳木斯人物,同年10月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获得众多荣誉的赵永录,并没有“居功自傲”。他常想,这一切都是党给予的,应当回报党。他想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村支部书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村支部书记经常找赵永录谈心谈话,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提高对党的认识。2008年3月份,他郑重地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从递交了申请书后,赵永录更加勤奋,不仅起早贪黑,忙着划船摆渡,为百姓做好事,而且经常找村党支部书记、村里党员汇报自己的思想,谈自己的想法、入党动机,诚恳地接受村党支部的批评和监督。

  虽然他识字不多,但每天闲暇时,都要拿出随身携带的党章,认真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他在思想上进步很快,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了,在成为积极分子期间,赵永录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010年6月,赵永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而此时的赵永录已经是74岁高龄。加入党组织的赵永录逢人就说:“是党给了我幸福生活,是党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要用我的余生,为党和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来报答党的恩情。”考虑到赵永录年岁已高,党组织希望他不要再继续摆渡,但赵永录心里还想着群众,热心帮助困难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中央决定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后,赵永录积极响应,他常常与村里的党员干部谈心,探讨如何争做帮贫扶困、无私奉献的表率;遵章守纪、促进发展的表率,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引导党员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看到村小学周边的荒草长高了,赵永录拿起镰刀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荒草全部清理干净。很多要出门的村民,马上会想到请赵永录来帮忙看家。现在的赵永录依旧过着清贫的日子,享受着助人的快乐。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