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1月2日讯 豆油涨价,青菜涨价,米面也涨价!日常消费品多数都在涨价。运建小区的刘艳女士跟记者抱怨,大蒜、绿豆、土豆涨了一倍多,就连烧饼馒头都瘦身上演涨价进行时。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涨价已经成了大部分市民直面的生活问题。
不少精明的家庭主妇认为,叹气“涨价潮”没用,还不如在实际生活中想办法应对一下。今年50岁的刘艳女士告诉记者,省钱办法也不少,例如货比三家,淘宝特价商品、囤积日用品、团购批发生活用品都是省钱的小窍门。另外,还可以用替代涨价物品的办法降低生活成本,涨价大潮催生了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省钱生活。
应对菜涨价,刘艳就介绍了她的省钱独家决窍。以往到早市都急着先买些价低的好菜,这回刘女士不赶早赶巧了: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了,因为这样可以避开早购菜高峰,同样的茄子,早市卖3元一斤,同一天晚上再买就可能两块五了,可以便宜20%~30%。此外,培养老主顾也能少花点儿。刘女士发现,买菜时有的摊主就喜欢斤斤计较,而有的摊主则厚道些,差一不二地拉些回头客,所以她就记住厚道的摊主,专门到同一家去买,10块钱的菜也能省块八毛钱的。
而且刘艳女士称,买菜不能急,最好买菜前多逛逛比较菜价,如果碰到特价菜又能省几块钱。近一年,刘女士跟摊贩们还学了一招,看天气买菜,也就是说,通过天气预报预知近几天天气,如果有变,可以提前购些菜贮存,免得赶上天气影响运输造成的涨价潮。最实惠的要说自己种菜省钱了,刘艳去年自己种葱省了不少钱。原料只需要大花盆或淘汰的大盆,土和秋葱,去年冬天葱涨到一两块钱一斤,刘艳用入秋时两毛钱一斤的大葱种出不少新鲜的羊角葱,不但自己家里够吃,还让弟弟妹妹也跟着沾了光。
市民李丽跟着女儿学会了团购服装和日用品,一年能省几千元。李丽的女儿利用自己平时九成新的服装开了个小网店,不仅免去了旧物无处放的烦恼,还将不穿的服装变成了现金。另外,李丽在女儿的帮助下,组织小区的几个主妇们进行网上团购:一般情况下她们每周,或每两周集体去批发市场批货,包括纸巾、洗发水、调味料这些能较长时间存放、用量高的日用品等等。通常,看上去不起眼的日用品可以省30%左右。例如零售价2元的纸巾批发价可低至1.4元,多购还能优惠,最多可以省一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