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今年1~9月份累计我省CPI走势在全国由高到低的排序中,位居第五位。但从预测和分析上看,仍处于年初判断的运行区间内,尚未出现大范围的价格异常波动。11月份起我省CPI同比涨幅将会逐渐缩小,预计全年累计同比涨幅将为3.6%左右,继续运行在4%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轨道内。前三季度,我省推动新涨价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医疗保健和服务、居住价格上涨。
前9个月同比上涨3.5%
全省1~9月份累计同比上涨3.5%,继续平稳运行。计入1~9月份累计同比价格指数的8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呈“四升四降”,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烟酒及用品价格分别上涨;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与通讯价格下降。
9月份同比涨幅为3.4%,比8月份缩小了0.3个百分点。环比涨幅为0.4%,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呈“六涨一降一平”,食品、居住、医疗、烟酒及用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家庭设备用品维修服务价格下降;交通通信价格与上月持平。
新涨价仍属于结构性上涨
省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徐玉秀分析,新涨价仍属于结构性上涨。前九个月,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经济的、自然的、政治的较复杂的问题,部分农产品遭游资此伏彼起的炒作,导致市场通胀预期加大,房地产价格呈刚性上涨。食品、医疗保健和服务、居住价格上涨, 1~9月份累计同比分别上涨了7.1%、6%和5.4%(含翘尾因素),推动全省CPI约上升2.3、0.6和0.7个百分点。我省食品价格占CPI的权重为三分之一左右。在1~9月份累计同比上涨3.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上涨1 %。9月份环比上涨0.4%,一是由于9月份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消费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粮食、蛋、菜、干鲜瓜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二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地产夏菜、水果退出市场,秋菜、水果价格上涨,拉动环比价格上升。三是国际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上升,拉动国内豆油价格上涨。
徐玉秀分析,翘尾因素影响偏大。2009年翘尾因素对今年1~9月份累计同比变动幅度的影响,全国为1.5个百分点,我省为3.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58个百分点。
四季度CPI会“涨、落、落”
据预测,10、11、12各月CPI将呈“涨、落、落”的走势,10月份涨幅可能再度达4%左右,而后逐月有较大幅度回落。第四季度影响全省CPI上升与下降的因素并存。
影响CPI上升的因素,专家分析,通胀预期仍然偏大,商品房价格屡控不降、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影响,市场对通胀预期仍然偏大。国家提高水稻、小麦国储价格和农民惜售心里增强,支撑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美元贬值也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产生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豆油、食糖等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涨会向后续的产业传导,成本推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部分地区调整水价、燃气和电价改革等将促使居住价格有所上涨。季节性因素导致我省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上行。
制约CPI下降的因素,专家分析,一是10月份后翘尾因素影响将减弱。10、11月翘尾因素影响分别为3.3、2个百分点,12月份为0。二是国务院、省政府,各级价格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效果将逐渐显现,前期上涨较快、幅度较大的蔬菜和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四是我省秋粮已获丰收,粮食价格涨势将趋缓。五是近日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有利于遏制大宗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