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0日讯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地税系统认真落实“生态固本、低碳转型、绿色崛起、兴区富民”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五大功能区”和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强化组织收入,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好务,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地税系统在面临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抢前抓早,制定增收措施,狠抓推进落实,确保了全区地方税收收入实现高幅增长。1~9月,共组织税费收入6855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26680万元,同比增长26.8%,增收5643万元,地县级收入占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的49.5%。
狠抓收入保障工作,促进税收收入增长。狠抓了税源监控管理,将税源管理具体到每一个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环节,狠抓了税收分析预测。今年1~9月,全区召开税源分析会66次,分析问题152个,提出建议261条。同时将收入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确定责任人,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狠抓了工作推进。
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他们推行“分层施教、实战教学、普遍提高、重点选拔、以考兑奖”的模式,深入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做到自学与集中学、案例与实战、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建立了激励机制。为鼓励先进,打造人人爱学习,人人想工作,人人抓管理的氛围,制定了《创先争优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办税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优良的税收服务环境。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区14个分局推广了“全职能办税服务窗口”,实现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厅“一站式”受理完毕。推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税款快速划缴、高效对账、全程监控,解决纳税人在税务、银行之间多次往返的问题,节省了缴税成本。开展了送政策上门活动,把1200册《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免费发放给企业和纳税人,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围绕工业园区和大项目建设,修订和完善了《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服务实施办法》、《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七项制度》等16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与此同时,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今年1~9月,稽查查补入库收入702万元,完成收入目标的121.7%。实现了稽查收入和税收收入的同步增收,成为全省三个提前完成“稽查三项指标”的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