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绥化市肇东市宋站镇晓光村:至少领先20年
2010-11-12 10:34: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坤 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建的晓光村新村纵横4条主干路3000延长米,路基已铺完;182米深的自来水井已打完,热、气、电等配套基础工程所用管线地糟已砌完,休闲区人工湖已开工建设副本

沼气、秸秆固化、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等工程完成了设计和选址,达到待建状态。

整齐的农民书屋。

整齐划一的大型农机具已经到位。

正在建设中占地总面积214.21 hm2的新村。

  黑龙江新闻网讯 我们采访的这一天,天高云淡,视线极好。远远地,就能看见公路旁边一大片黄墙红顶、布局整齐的村落。

  陪同我们采访的肇东市委宣传部的小车说,过去的晓光村是由7个零星分布的村屯组成,整体环境不尽人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柴草乱垛,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倒,村民感觉是“有脚无路走”。而现在的这个新村是一处完全异址而建的新农村,通过重新规划建社区,一方面满足了村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和期盼,另一方面也腾出了大量宅基地,为今后发展储备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我们打量着这个崭新的村落,再也没有了泥草房,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洁气派的院落和三横四纵的水泥石板路。按照“20年不落后”标准规划设计的肇东市宋站镇晓光新村,就像是一个梳妆打扮好了的待嫁新娘,装扮一新,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撤屯并村社区化

  “至少领先20年”

  走进新村农户家里,朝南的客厅里洒满了阳光,在地热取暖的房间里转一转,我们从外面带来的初冬的寒意很快便消失了。

  按照城市化思路建设新农村,晓光村提出了“至少领先20年”的规划目标。

  “领先20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肇东市宋站镇党委书记王清文告诉记者,在省审计厅的帮扶下,晓光村制定了“坚持一个目标,突出五项规划设计”的总体规划。就是以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和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为目标,通过土地整理和泥草房改造,异地新建晓光村,达到生活区和生产区相分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配套,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相和谐。

  ——住房有规划。新村占地总面积214万平方米,被规划成住宅区、养殖区、休闲区、种植区四大块。其中生活区49万平方米,养殖区29万平方米,休闲区31万平方米。新村规划建设504户农民住房,其中平房区185栋共350户,楼房区100栋共154户。

  ——基础设施有规划。实现道路、给排水、亮化、通讯、电力等设施一步到位,绿地、水面、林地等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统一。

  ——公共服务设施有规划。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学校、卫生所、休闲娱乐广场、派出所等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养殖区有规划。饲养区和生活区分离,建设集榨奶站、畜牧综合服务中心、污粪处理区于一体的高标准养殖小区。

  ——新能源、新材料利用有规划。建筑全部采用新型材料,达到节能、环保。利用养殖区粪便,建设大型沼气站,为新村统一提供炊事用气;利用秸秆做原料,建设秸秆固化站,配套使用生物质锅炉统一供热,从根本上解决柴草垛进村入户和粪便垃圾问题。

  如今,漫步村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撤屯并村社区化后,“至少领先20年”的规划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院等配套建设,曾经最让人头疼的“脏乱差破”村容村貌,换上了“现代整洁”的新容颜。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农户家门口,干净的自来水接到厨房,太阳能、沼气走进农家小院。“从此,咱们走上了‘通畅路’,喝上了‘放心水’。”村民刘大爷看着这一片新居所,乐得合不拢嘴。

  ——建设规范化的卫生所,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建设敬老院,全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昔日最困扰农民幸福指数的“上学难”、“看病贵”、“保障低”等问题,如今被“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所替代。

  ——设施齐全的休闲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电影放映室,有线电视入户率、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昔日“天亮上地、天黑上炕”的泥腿子们,如今“健身有去处,休闲有场地”,和城里人无二的生活是那样的惬意。


  建设“生态家园”

  发展循环经济

  一处托牛所,一块万亩规模经营高产攻关田、一个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一座人工湖、一个钓鱼场、一个大型沼气项目,依托这六个一,建成后的晓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家园”示范村。

  在晓光新村,记者看到,该村的生态家园建设也是个“领先20年”的亮点。

  晓光村地处盐碱滩,一直是牧业经济占据较大的比重,几乎家家都养奶牛。过去,奶农们普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效益不高利润微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奶牛散养,村子里粪便满地无处下脚,脏乱差的环境难以改观。

  “从长远来看,晓光新村应该推动规模化养殖,降低散养比重,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实现统一管理、集中挤奶等标准化饲养,奶业就会取得实质性进步。”村里的养牛大户戚永福,在晓光新村建设新家园之初,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戚永福提出的规模养殖就是晓光新村“生态家园”建设的雏形。

  如今,村里建起了4栋托牛所,所有的奶牛都在这里“上班”,喂牛的饲料全部换成了高质量的玉米,“托牛所”对奶牛统一进行防疫和饲养管理等。村民体验着“改变”带来的甜头:“养殖场地宽敞,环境也更加利于奶牛生长,卖奶基本不用自己操心。”而过去无法回收的粪便、玉米秸秆经过新村引进的沼气站的利用,成了“黄金”,给广大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畜禽粪便以及玉米秸秆用来产生沼气;用沼气来烧饭、烧热水,为日光温室加温;沼液、沼渣淘出来,将为该村的蔬菜种植园施肥,避免了“黄土搬家”,又减轻了劳动量……该村建设的这个最大的绿色能源项目,将动物、植物、微生物、日光等多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家园。

  “将来,我们的发展重点,就是要以草兴畜、以畜促沼、以沼优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草畜厕沼果五位一体生态家园。”

  城乡发展一体化

  描绘小康新蓝图

  采访中,我们注意到,重新选址异地而建的晓光新村离着宋站镇只有2公里左右的路程。新村选址会不会是有意而为之的“安排”?王清文肯定了记者的想法。

  据介绍,由于交通便利,靠近中心乡镇,晓光新村诞生之初就被打上了“城乡一体化”的印记。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使全村1.2万亩耕地集中规模经营,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输送到城里,让农民成为领薪一族,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文化素质;而城里的市民,可以到晓光新村体验种植、养殖的快乐,促进当地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观光农业的发展。

  王清文说,让城乡发展产业互补,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新农村建设的惯性思维,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是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我们的想法分三步走,一要把农民转移出来,到城镇抓收入。让更多农民到工厂就业增收、到城镇创业扎根。二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向市场要收入。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以社区合作、物业合作、土地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等为重点,通过资产增值、土地增效、经营增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要把农民纳入进来,靠政策保收入。帮农民住进了楼房,为农民交纳了养老保险,让他们享受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各种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城乡全覆盖。

  “3年后,我们要把晓光新村打造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村、现代化文明示范村。力争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实现小康水平。”提到晓光新村的未来,王清文信心满满。

  记者点评

  肇东市宋站镇晓光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仅仅是让农民搬进新居,而且要让农民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对未来有信心。我们在这里采访时,也清晰地感受到,晓光新村的设计者们,打破新农村建设的惯性思维,立足生态家园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村、发展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社区化、乡村城镇化、农村发展向城镇靠拢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我们相信,一切从“新”、“改头换面”的晓光新村,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推进路径将更加清晰,产业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发展将更为协调,必将焕发更加蓬勃、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韩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