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4日讯 由哈尔滨市妇联主办、市妇联婚姻服务中心承办的为期3天的“秋之缘”万人相亲大会于昨天落下帷幕。登记参会的3000多名单身男女中仅有200多人达成交往意向,对接率虽然位居同行业之首,但由“父母相亲团”唱主角的相亲大会暴露出新型“包办代替”的弊端。
相亲条件高成功率低
在相亲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会场内四周悬挂了上万条征婚者的信息。据了解,这些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征婚者的父母代为填写的,所以征婚条件也相对严格,如“属羊免谈”、“公务员,工资水平在3000元以上”、“父母双全有双保”、“要有住房与父母分住”、“长相佳、身材好”……拿这些条件一框,能找到父母心目中合适的“姑爷”、“儿媳妇”人选可谓少之又少。即使幸运地碰到了合适的,还要过年轻人的相处关,成功率低便成了必然。
半数代为相亲是父母一厢情愿
由于工作忙,没时间赴相亲大集,或脸皮薄不好意思参加等原因是“父母相亲团”形成的最初原因,然而近来工作人员发现,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着急的父母瞒着子女来相亲的,征婚要求也完全“包办代替”。一旦找到合适人选,就填鸭式地要求儿女同意,反而造成了儿女的反感。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50多岁的大妈竟是为年仅22岁的女儿来相亲。她告诉记者,女孩找对象得趁早,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
呼唤单身男女面对面
据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刘淑萍介绍,从历届举办的相亲大集看,八成以上由“父母相亲团”代为相亲,这也为婚姻服务中心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要多举办由单身男女本人参加的联谊活动,以志趣相投缩小距离。据悉,近期市妇联将在黑龙江大学举办由单身人士本人参加的相亲运动会,活动主办方将请专家指导他们从只注重外在条件(相貌、身高、收入)转向关注情感层面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