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老人“征婚热”渐成常态 公园相聚公开相亲
2010-07-22 08:52:3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原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2日讯 “72岁的王大爷将个人征婚简历单挂在浮桥上后,便拿出小板凳坐到了其他老人们中间,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讨论见闻,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偶尔手机响起,原来是‘征婚者’打来的预约电话…”每个周末,兆麟公园内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几百位单身老人自发相聚在此,将各自的征婚条件以书面形式张贴出来,大大方方地寻找起了另一半。

  公园内大方相亲

  18日下午,记者来到道里区兆麟公园内,虽然刚刚下过雨,但远远就看到许多老人站在浮桥周围,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有说有笑很是热闹,在浮桥两侧的栏杆上,挂满了密密麻麻近百份的“征婚简历”,每份简历上都简要介绍了征婚者的个人情况和征婚要求。其中几张简历上写道:“张先生,67岁,丧偶多年,退休有劳保,膝下有一儿一女,欲寻找40-65岁、性格随和的女性为伴,有意者可先面谈。”,“王女士,53岁,丧偶多年,家中有一女,已婚。欲寻求一位60岁左右的男士为伴,细节致电详谈”……记者连续翻阅了10多张发现,发布这些征婚信息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据退休干部李阿姨讲,这里是专门供老年人征婚的场所,每个周末都有几百位单身老人自发聚集在这里,希望找到合适伴侣。李阿姨表示,在此相亲的老人特别多,而且成功率也高,这是她第二周来“招亲”,已经接到了3名追求者打来的电话。记者看到,浮桥上悬挂的征婚启事吸引了不少老人,有心者还会拿纸笔记下。

  勇于追求晚年幸福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被大家团团围住,上前打听得知,原来两位老人是前不久在此相亲配对成功的“新人”,今天特地回来给大家发喜糖。不少单身老人围上来询问相亲的经过。男方告诉记者,其实他已经单身多年,但因担心舆论压力一直不敢再婚。去年,他接触了单身老人这个群体以后,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也大方地征起了婚,并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儿,目前的生活让他觉得特别满足。

  随后,记者找到了“相亲会”的组织者,市老龄委退休人员董老师。据董老师讲,她参与、组织类似活动已经12年了,起初举办相亲活动时,老人们都不放心把自己的资料公开,介绍双方见面时也经常因害羞而功亏一篑。但是近几年来,不少单身老年人的思想也变得更为开放,积极地寻找自己的“第二春”,公开各自的择偶条件,希望找到合适的伴侣。截至目前,她已经见证了360多对老人结缘。

  儿女支持最重要

  董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单身老人是否能再婚,最看重的就是子女的意见,有的老人即便在此找到了伴儿,却没有勇气告知儿女,逐渐成了老人的心结。但董老师表示,凭借她以往的经验,如果老人能心平气和地与子女谈一谈,便会发现多数子女都不会反对,还大力支持父母再婚。在她组织老人相亲活动期间,也有不少子女前来拜托她帮老人物色对象,还有的子女每周都陪同老人一起参加相亲会。

  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小张告诉记者,在他年幼时父母就离异了,他一直随母亲生活。为让他安心读书,母亲十多年来都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而今他参加工作了,因工作忙碌只能将老人一个人留在家。当他看到同事的父母都成双成对时,也想让母亲在晚年有个伴儿。在同事的介绍下,他带母亲参加了几次相亲会,今天还到兆麟公园帮母亲挂上了征婚简历,希望帮母亲物色到一位合适的人选。

  独居老人应该找个伴

  据董老师统计,12年间登记在册的征婚老人多达6000余人,且近几年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可见单身老人这一群体正逐年扩大。目前,除每周末的相亲聚会外,每逢七夕、重阳等节日,大伙儿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到野外郊游、野餐,很多老年人不但找到了“第二春”,更是结交了很多朋友,为晚年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哈尔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20万人,占哈尔滨市总人口的12.2%,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老人都独自生活,属空巢家庭。对此,黑龙江大学有关社会学家认为,独居老人在生活和心理上都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心理上的孤独、寂寞,很可能衍生出一些心理问题。另外,也不乏独居老人在家突然发病无法自救的事情发生,因此,若独居老人晚年能找个伴侣,不仅在生活上互相照应,在心灵上也多一些慰藉。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