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的专家,如今在大庆很抢手。
大庆从省农科院“抢”来分院,是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各乡镇从大庆分院“抢”项目,是为了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各村屯农民“抢”专家,是因为抢专家就能发家。
(一)
2006年,市委、市政府以划拨土地、修建院部、发放津贴等优惠政策,抢先从黑龙江省农科院,抢来一个大庆分院。这是个综合研究院,那里的专家,都是钻石级。
“我们分院,除了完成国家、省部署的科研任务,主要是围绕大庆农业需求和结构调整进行工作,重点对西瓜、甜瓜、葡萄、特色果蔬等进行优化和改良。这些任务,在我市新技术推广、设施农业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分院副院长王殿奎说。(二)
这两年,我市各乡镇也兴起了争项目,抢专家。
喇嘛甸镇,“抢”走了分院专家潘红莉。她带去的组培草莓反季节项目,一棚草莓“反”下来,能挣10多万元。要是“反”上10棚,就是100万元。
肇源县民意乡,“抢”走了刘德福和他研究的牛蒡种植项目。一亩牛蒡产4000斤,每斤售价两元多。今年该乡种了1000多亩牛蒡,江苏客商坐地头买。牛蒡生产还在市科委立了项。
大同区八井子乡,最能“抢”。他们拿出真心,花大力气,从大庆分院“抢”去特色果蔬研究所。8位专家,也被抢去了,建了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那8位专家,可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上八仙”。他们冬天培训农民到村,春天指导到屯,夏天察农情到户。秋天更忙,总结经验,规划下步生产,出了东家进西家,家家都有了新项目。
研究所那30多栋棚室,就是大课堂,农民有啥不懂,抬腿就奔研究所,迈步就进示范园,张嘴问专家,一会儿工夫全弄懂了。
于是,八井子乡一年就发展上1000多栋大棚。这一抢,把全乡棚室的果菜生产,抢上了新台阶。把西甜瓜生产,抢进了工厂化育苗新时代,把全乡农民生产意识,抢上了科技之路。
(二)
农民“抢”专家,是为抢他们手中的“新招”。
总农艺师李德泽,“新招”最多,他在八井子乡也最忙。
他第一招是种给农民看,科研所大棚中,西瓜长到60公斤,谁看了都眼馋。
第二招,指导农民干。王金城今年种瓜,使的是李德泽传授的工厂育苗和嫁接新招。那瓜苗经过嫁接培育,不但长势好,还具有不怕重茬的优势。他一亩棚栽香瓜,一茬就卖回10万元。
第三招,对已有“43型”温室进行改造,提高采光率,扩大了利用率。
田丽美是特色果蔬研究所所长。去年,她在八井子乡正忙得不行,又去肇源二站镇挂了职。今年春,又被肇源福兴乡农民“抢”了去。
一身多职,田丽美夜以继日忙个不停。她到了福兴乡,先帮农民种香瓜。
这回,当地的香瓜协会忙起来了,乡里的蔬菜批发市场也火了。福兴乡的香瓜,出了名。瓜贩一门找她,农民更是问个不停。正月她回齐市过年,都没过消停。光接电话,就接出500多元话费。
她指导农民种那些大棚,都是“二季作”。春茬香瓜往北打,进了俄罗斯,卖了高价。秋茬柿子往南销,又是个反季节,更抢手。两季一算,秋茬柿子,把一年费用收回,春茬香瓜全挣。挣多少?一棚10多万元。
从市里“抢”来农科分院、乡镇“抢”项目到农民“抢”专家,我市抢出一条转变农业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