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1月19日讯 从今天起至月末,哈市交通局、公安局联合开展打击套牌出租车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出台了9项严惩措施,并规定执法人员可以便衣乘车取证、市民举报“套牌车”可以获得奖励1000元等新措施。这是记者从哈尔滨市交通局今天召开的通报会上获悉的。
报废红出租多成“套牌车”
据哈市交通局副局长朱文彬介绍,一些出租车在临近报废期时,需更新车辆重新获得经营权,管理部门会将出租车棚灯、计价器和一些标识收回,但该车仍是具有路权的自由车辆。在此期间,一些企业或个人会将车辆进行伪装,有的谎称计价器和棚灯丢失避免上交,有的偷来计价器和棚灯安在将报废车上,然后套用已有号牌,从事非法营运。哈市每年报废的出租车有1000多辆,其中很大一部分变成了“套牌车”。“哈市街上的红色出租车中,套牌车比较多。”朱文彬说。目前,交通部门正在和公安部门研究,如何杜绝报废车成为“套牌车”。
曾经开过“套牌车”的陈某告诉记者,哈市很多“套牌车”有“保人”或在相关部门有“朋友”,一旦“套牌车”被抓,“保人”或“朋友”就会想办法把车弄出来。朱文彬表示,将在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内部进行专项纪律整肃。以查获的黑车、套牌车出租车为线索,深挖黑车、套牌车的所有人和保护人,对自己养黑车、套牌车和为黑车、套牌车充当保护伞的执法人员,一经查实、立即开除。对为黑车、套牌出租车通风报信或说情的,一律纪律处分。为了保证整个执法过程的透明,交通部门将公布已滞留并经过查证的套牌出租车,对这些套牌出租车,均按上限处罚。同时,公开曝光带有组织性的制造套牌出租车的典型案例。据悉,哈市交通部门近期已查处“套牌车”27辆。对于出租车企业自营“套牌车”的,将罚款2万元,并依据伪造证照罪进行刑事处罚。目前,公安部门正在调查哈市出租车企业是否有自套出租车行为。对个体车主自套出租车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个体车主列入道路运输行业黑名单,不得允许其从事出租车、公交车、送子车等道路运输市场经营活动。
首次实施“便乘取证” 交通公安叠加处罚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首次允许执法人员实行便乘取证的方式,这也是哈市交通运输部门首次尝试的执法新方式。
近一段时间来,记者曾多次跟随交通执法人员一起打击黑车,在此过程中记者发现,“取证难”是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即使黑车非法营运的事实存在,但因为乘客不配合或黑车司机的否认,无法对一些黑车驾驶员进行处罚。在此次打击套牌车过程行动中,执法人员可以便乘取证,即着便装乘车取证。
朱文彬表示,便乘取证区别于“钓鱼执法”。“钓鱼执法”是执法人员雇佣他人、采取诱导他人违规的方式取证,便乘取证是至少两名执法人员着便装上车监督、检查,并取证、执法。“便乘取证”已经上报交通部、省交通厅批准,不仅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开始实施,也将作为今后的长效管理手段。
此次专项行动中,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将一同执法。交通运输、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混合编组,对涉及“套牌车”的违规、违法企业或驾驶员将按照两个部门的法规叠加处罚。例如,“套牌车”有闯红灯、压线等行为的,除了按交通部门法规进行处罚,还要接受交警部门的处罚。
市民举报“套牌车”可获奖励1000元
近几个月来,由于交通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很多“套牌车”藏身在小区里或城乡结合部,记者在暗访时也曾发现一些出租车白天都闲着。对此,哈市交通局各行政执法单位抽调大批行政管理人员,根据“套牌车”的经营特点,在哈市二三类街道、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采取拉网式排查,查找“套牌车”,进行取证滞留并处罚。
朱文彬表示,对于出租车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些白天躲在小区里或城乡结合部的出租车一定有问题,因此只要发现这类可疑出租车就要进行检查。无论“套牌车”是静态还是动态,只要经认定是套牌出租车后,就将对其进行滞留并处罚,这也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一个新举措。
此次行动中,市民举报将成为执法人员获取线索的另一渠道。据介绍,对于市民举报“套牌出租车”经查实并已被执法人员滞留的,每辆次给予举报人1000元奖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在查处滞留套牌出租车10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发放奖励通知及现金奖励。哈市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还设立24小时举报投诉电话82280110,及时查处群众举报套牌出租车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