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3日讯 随着专业课的结束,求职成为大四准毕业生目前的头等大事。通过招聘网站以及参加招聘会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求职手段,然而近日很多准毕业生向记者反映,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总会接到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
传销电话频繁骚扰
19日,东北林业大学准毕业生小李又接到某“创业”公司女业务员打来的“营销”电话。她愤怒地表示,近期她频繁接到多种骚扰电话,有职业培训的,有推销贷款的,还有招生广告,只因为在不久前的一场招聘会中不慎泄露了个人信息。小李说,十月末,一场大型招聘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内举行,她闻讯前往“赶场”。在会场外,一自称是某创业公司业务员的女子拦住她,请她填写一份创业调查表。小李以为这是某公司的招聘行为,便把自己的学校、专业、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全部如实填写交付。未料,数日后,那名女业务员便开始频频给她打来电话,要她加入该公司“合作创业”,并宣称,公司主要销售某保健产品,最高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我越听越像是传销组织”,小李说,她在电话中明确向该女子表示自己对此不感兴趣,可没想到该女子的骚扰电话却几乎天天来袭。
无声来电半夜狂响
小杨是东北农业大学大四国贸专业的学生,跟所有应届毕业生一样,从进入大四开始她就为找工作而忙碌着。简历已经投出去40多份,她每天都期待着用人单位的电话带来好的消息。没想到的是,好消息没有等到,却等来了令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不知道从哪天起,小杨的手机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不认识的电话号码。一开始她总以为是用人单位打来的,没想到接通后要么是推销产品的,要么是办证件的,还有一些默不作声的。严重的时候一天要接到好几回。最可恶的是半夜也会有这样的电话打进来。小杨告诉记者,有一天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寝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已经睡着了,小杨的手机突然狂响起来,吓醒了所有人。联想到电影《午夜凶铃》的场景,全宿舍的女生都胆战心惊。最后小杨鼓起勇气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却没人说话,小杨连着“喂”了几声后,那边还是没有回音,小杨吓的立即关掉了电话,整个晚上小杨都没有再睡着觉。
写真简历惹来麻烦
“马小姐吗?我们这是xx洗浴中心,我们看了你的简历和相片后同意你来面试,月薪万元,包食宿……”黑龙江大学马同学近日频频被这种莫名其妙的招聘电话骚扰。“最多的一天我接到4个骚扰的电话,可我从没有往这些地方投过简历。”小马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打动用人单位,她在个人简历制作方面下足了功夫,彩印的简历册内还夹着专门在影楼拍的生活写真照片。“可能就是这些照片惹来的麻烦,”小马无奈的说。
企业处理简历太随便
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记者都看到不少大学生用一个大塑料袋提着简历,准备向用人单位发放,然而这些精心制作的简历最后的遭遇又会是怎样呢?一名毕业生告诉记者,在他参加过的一次招聘会后,因为忘记了东西而回到已经结束的招聘会场,结果发现大量的简历和其他垃圾一起被扔得一地都是,他都不敢去仔细寻找里面是不是也有自己满怀希望投出去的简历。不少接受采访的大学生都认为,很多用人单位对待简历的态度都太随便,经常随处乱放或乱扔,这样很容易就导致求职者的私人信息被泄露出去。
一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童先生告诉记者,“每次招聘会我们都会收到上百份简历,除了我们感兴趣的简历外,剩下的简历都会交给保洁人员统一处理。”其实卖资料赚钱这样的事在一般用人单位中还是很少见的,不过随意处理简历的事确实比较多。
不要盲目投递简历
对此,东北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应届求职毕业生,由于目前国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还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法规,加之求职信息管理不规范,因此毕业生在求职中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他建议,要防止或者尽量避免泄露隐私最好的办法就是求职者自己首先不要盲目乱投简历。如果不是企业强制要求,简历上少贴或不贴照片、身份证号码等对个人很重要的信息,联系方式最好不要提供家里的电话。此外,求职者要针对岗位投递简历,这样既不会给招聘方造成困扰,也能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