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于博接受采访。东北网记者杨尚峰摄 |
![]() |
黄于博同学。东北网记者杨尚峰摄 |
东北网11月26日讯 题:托起生命的天空——哈医大学生黄于博勇救落水少年
关鸿军 记者 杨尚峰
他梳着平头、棱角分明的脸上显示出他的刚毅,普通的T恤加牛仔裤显示出他的低调。他喜欢平淡的生活,性格有点内向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责任”的理解。
黄于博,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基础部08级精神医学本科学生。接触过他的同学对他有着一致的评价:正直、内向、不善言辞。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同学,却因一封来自山东菏泽的感谢信,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写就了一段舍己救人的佳话。
英雄空忘身 勇救落水人
2010年10月6日下午4点左右,山东省菏泽市。
利用十一长假探望同学的黄于博和他的好友刚逛完街,骑着电动车回往同学家。经过步行街北环城河时,发现桥上有两群人在围观。他们以为有店家在搞促销活动,没有太在意。可是,随后人越聚越多。
“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黄于博心中生出了一些疑问。他跳下车,一路小跑来到桥上。
人们都焦急地向桥下的河里张望,还在议论着什么。“出什么事了?”黄于博向身边一位大爷打听情况。“有个孩子掉到水里了。”大爷对他说。“多长时间了?有人下去救吗?”听大爷这么一说,黄于博焦急地问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还没有人下水救人,孩子怕是很危险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焦急中透着无奈。
听到这些,黄于博二话没说赶紧跑到河岸。“你的感冒还没好,还是别……”跟在身后的同学话还没说完,黄于博就“扑通”一声跳入河中,连衣服都没顾上脱。
看到这样的情景,岸边的群众都为他的勇气和果断而喝彩。在大家的指引下,黄于博奋力游向河的中心——少年落水的地方。
初秋时节,3米多深的河水已经开始变得冰冷,河面上漂浮着即将衰败的水草。
游到河中心,黄于博几度想潜到水底,结果都失败了。他在河中急切地搜寻着,体力也一点一点消耗着。正当他筋疲力尽时,一艘船从河的上游驶了过来,一位刚刚赶到的民警同志也下了水。他和民警扶着船舷,边行进边搜索,期盼着发现落水者的身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人们的心也越揪越紧。落水者依然不见影踪。这时,黄于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民警说:“咱们先用竹竿探一下落水者的位置,然后再潜下去把他拉上来。”民警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在船上的救生员用竹竿在浑浊的水中试探了数次,每次觉得像落水者的身体,黄于博都会潜下去试探。可是探到的都是石头或者杂物。黄于博并不气馁,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中。
4分钟的时间仿佛如4年那么长,所有人的心都紧绷着。几翻努力,黄于博终于发现了落水者。他用双脚夹住落水者,费力地游向岸边。
又一道难题出现了。由于环城河具有防洪功能,所以堤坝是用石头建造的,非常湿滑且异常陡峭。黄于博几次试图靠近岸边,都因堤坝陡峭无法用力被水冲了回来。这时的他已经体力不支,自己也随时有生命危险,可黄于博还是死死夹着落水者。幸好民警及时赶到,将黄于博和落水者一起拽上岸。
岸上的人群中响起一阵掌声和喝彩声。一位阿姨拍拍黄于博的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
急救人员开始对落水少年进行急抢救,人们屏气凝神,等待着,期待着……黄于博也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但由于落水时间过长,一个年轻的生命已悄然逝去。
失望与伤心,黄于博一下子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小伙子,别难过,你已经尽力了。洗个热水澡,换身衣服,然后回所里聊一下你救人的过程!”与他一起救人的民警对他说。黄于博这才发现自己无比狼狈,衣服上挂满了水草,手机和钱包也早已不知了去向。
在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市中派出所,黄于博见到了落水者的三位亲人。
“如果我再早一点到,如果我游泳技术再好点,如果搜救时再快一点,如果……”黄于博自责着。
“孩子,谢谢你。俺家孩儿命薄,这怪不得你。要是您再出点什么意外,那我们就要悔恨一辈子了!”遇难者的三位亲人齐齐地跪倒在黄于博面前。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他脑中一片空白,说不清那一刻是感动还是难过。黄于博眼泛泪光,急忙扶起落水者的亲人。
在做询问笔录时,民警问黄于博:舍己救人,精神难能可贵。但你也付出了努力,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是否需要遇难者家属向你提供些经济补偿呢?
听到这话,黄于博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只是想挽救他的生命。”
欲练英雄志 当从年少时
许多人认为黄于博成为英雄,只是一个偶然。但是他之前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必然。
在学习上,黄于博少了一些现在学生的急功近利,多了一些踏实认真。他专注于课本知识的同时,广泛汲取课外知识。
高中时,他就曾获得“市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08年,黄于博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后,一直担任寝室长工作。虽说这是学生当中最小的“官儿”,但他尽职尽责,把同寝的哥几个团结得就像一家人一样,谁有个大事小情他都热情相助,班级、学校的活动他都带头参加。2008-2009学年度,黄于博获得第二学期学生干部单项奖。
凡事以德为先,在学习上的优秀也掩盖不了他在道德上的光芒。
高三备考最紧张的时候,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黄于博看见一位老奶奶从一辆装了半车白菜的三轮车上摔下来,他赶紧过去帮忙。“我的脚受伤了,好像走不了路了。”黄于博二话没说就把老奶奶背上了三轮车,费力地朝最近的医院骑去。到了医院,他还为老奶奶付了门诊费。经医生检查,确定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扭伤,黄于博才放下心来。
当黄于博准备送老奶奶回家时,老奶奶感动地说:“孩子,谢谢你,我现在不能回去,白菜还没有卖完,没有钱给老伴治病啊。”
听着老奶奶的话,黄于博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心酸。他和老奶奶来到了集市,帮着她卖起了白菜。
这一天黄于博睡得很晚。做的是同往常一样的功课,但收获的却很多很多。
进入大学后,黄于博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还能细心体贴地顾及到他人的感受。
有一名同学家庭十分贫困。每次当黄于博看到他自己一个人在食堂只吃最便宜的菜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他就经常邀请这位同学和自己一起吃饭,还尽量多打些好菜。
为了不伤及同学的自尊心,黄于博偷偷地给同学的饭卡里充了几百块钱,还把自己的新衣服上的标签摘下来,送给他穿,骗他说这些都是自己穿着大小不合适的。
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黄于博总是第一个响应。虽然自己家里也不是十分富裕,但一想到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黄于博从不吝惜,每次都伸出援手。
每学期助学金评定,黄于博的申请表都是空的。不是他没有资格申请,因为他想把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的同学。他还多次把自己得到的其它补助交给班级做班费。
黄于博做过的好事还有很多很多,不喜张扬的他从不愿对别人提起。如果不是学校收到了当地派出所的感谢信,这次勇救落水少年的感人事迹,也会被他当做一件及普通的小事尘封在心底。
黄于博说:“能帮助别人,就尽量多帮一些,这样我自己也会感到很踏实”。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这种从心底里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正是当代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