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振兴龙江绿色大豆产业”系列报道之二:吹响保卫龙江大豆产业的集结号
2010-11-30 10:23: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郭丽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尖山农场通过机械化筛选大豆。东北网记者王蕊摄

  东北网12月1日讯 题:吹响保卫龙江大豆产业的集结号——“振兴龙江绿色大豆产业”系列报道之二

  东北网记者 王蕊 郭丽颖

  省农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大豆需求已经上涨到近4000万吨/年,而国产大豆近年来却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总产量不足1700万吨/年。我省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为6368万亩,比上一年减少了近10%。

  截至10月,根据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公布的大豆期货价格,大豆每吨上涨了60多美元。在大豆主产区丰收的情况下,国际大豆价格怎会出现反季节上涨?

  大豆产品价格的风起云涌,让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大豆产业怎么了?

  豆农期待“优质优价”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黑龙江则素有“中国大豆之乡”的美誉,作为黑龙江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豆生产占全国四成左右,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而近几年,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深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备受冲击,导致豆农积极性严重受挫,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大豆加工产业逐渐萎缩、低靡。

  10月17日,谈及大豆的“种植经”,刘金发侃侃而谈。作为建设农场的大豆种植大户,今年迎来的大丰收令他兴奋不已。但问及大豆的销路,他却犹豫起来,表示目前还在观望市场行情。“现在大豆市场价每市斤1.9元,还不是心里价位。等到元旦前后看情况再说。”

  同是建设农场种植大户的徐兴鹏,同样也将大豆囤在手里没有卖掉。如今,农场规模化种植让大豆种植的亩产增加,建设农场主打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严格按照绿色大豆种植标准作业。当金灿灿的大豆捧在手上时,卖出的价格却与普通农户种植的大豆一个价,种出的大豆不能“优质优价”,豆农惋惜不已。


九三集团大豆油包装生产线。东北网记者王蕊摄

  比较效益差 大豆种植面积锐减

  农民辛苦一年,却卖不上好价钱,一些豆农甚至放弃了大豆种植,转而种植比较效益较好的玉米和水稻。

  “由于种大豆收入不高,所以农户投入不足,加上多年重茬种植,特别是去年涝灾、旱灾、病虫害等原因,大豆产量出现历史性滑坡,因此种大豆的农户基本没有赚钱的。农民是被动销售,去掉成本后,一亩地只剩150至200元钱。今年大豆行情虽上涨,但与玉米和水稻的价格还是没法比:种大豆一亩地的效益在3000元左右,而种玉米和水稻的效益则在1万元左右。”对于大豆种植面积的锐减,北安市副市长玄兆力一语道破。

  玄兆力表示,由于地方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种植方式,很难形成统一管理,各家各户对种植大豆的投入也少,病虫害严重,一般种出的豆子能达到三等豆就很不容易,近两年大豆的品质普遍下降。“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扶植政策和重视程度不够,远不及玉米、水稻,这直接导致大豆产量偏低、品质下降,影响了豆农的积极性。”  


 

九三集团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东北网记者王蕊摄

  价格没有优势 国内市场八成份额已被进口大豆占领

  “农民的收入并没有上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地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面对农民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的“怪圈”,玄兆力如此解释。

  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国外资本控制着国内大豆产业链,国内市场八成份额已被进口大豆占领。

  “近年来,由于国内食用油需求的迅速增长,导致大豆进口量不断加大。沿海地区兴建了一批大豆加工企业,合资加工企业出现。从2002年开始,由于北半球大豆减产,大豆价格不断上涨,进口大豆到港就升值,逐渐取得中国大豆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九三粮油集团总经理田仁礼无奈地说。

  记者从省大豆协会获悉,从今年9月下旬以来,随着新大豆上市,我省油企开工情况有所好转。但随着开工企业增多,以及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国产大豆的收购成本一再增加。

  在九三集团哈尔滨惠康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序的运行。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生产的九三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全部采用我省地产大豆原料,加工产品利润微薄。

  “由于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远离主销区,成本较高,生产企业利润甚微,年初时,省内所有的油脂加工企业只要开工生产就赔钱。目前,九三粮油集团坚持生产非转基因豆油,只能靠在沿海地区加工进口大豆来平衡。”九三粮油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向记者介绍。

  田仁礼还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字:由于收购成本、运输成本的增加,购买国产大豆要比进口大豆多花200元,而每吨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高500元,前后700元左右的差价,让许多沿海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望而却步。

  目前,由于外资企业的不断侵袭与扩张,导致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采用进口大豆,造成我国大豆产区出现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省内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内资企业加工能力不断萎缩。今年年初以来,省内油脂企业不断面临停工停产的危局。

  战“豆”,进口大豆与非转基因国产大豆之间的一场博弈已悄然拉开。面临严峻形式,作为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产区的黑龙江,吹响了保卫龙江大豆产业的集结号。而在田仁礼看来,“希望这不是为保卫黑龙江大豆产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呐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