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讯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黑龙江省一些高油品种大豆出油率与进口大豆出油率相差无几,但由于长期的混种、混收、混销,导致好大豆也难以卖上好价钱。另外,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绿色食品、有机大豆也由于在市场后期开发上存在问题,而没有实现优质优价。
种植各自为政
收购“一锅端”
“对于大豆出油率,谁心里都没底。”一位大豆压榨企业负责人说,抓一把进口转基因大豆,外商就敢保证出油率是多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一清二楚,而地产大豆一个村子就好几个品种,加上混收、混销,谁都不清楚自己手中大豆出油率能达到多少,这样的大豆谁敢给高价啊?
坐落在九三分局的九三油脂厂正在收储大豆,各地经纪人送厂的大豆统一过筛后都混到一起。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收储半径辐射九三分局地区,来卖粮的都是附近的农户,有高油的、有高蛋白的,只要检验合格,就得收。
由于农村耕地分散在农户手中,大豆品种的选择权还在农户自己手中。嫩江县副县长方晓说,政府部门曾为农户和企业搞过牵头会,引导农户实现品种统一化,希望将高油品种卖给压榨企业,高蛋白品种给饲料加工企业,但是这样的合作很脆弱,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双方违约现象严重,最后无疾而终。
据悉,现在大豆收储主要是看大豆的质量,有没有坏豆、残豆,而对于豆的出油率、蛋白率没有要求,导致农户只关心产量,不在意品种和品质。
省农科院大豆所所长刘丽君介绍,现在农业已经向商业化农业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非转基因大豆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商品,商业化农业需要有代表性的产品,转基因大豆就是商业农业的代表。黑龙江原生态大豆面对转基因大豆商业挑战败下阵来,主要是大豆的商品性没有开发出来。
市场开发不力
好豆没卖上好价
黑龙江省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据省农委相关人士介绍,2009年全省大豆全部为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大豆发展面积1810万亩,比上年增加9.5%。同时,高油、高蛋白及兼用型大豆种植面积6874万亩,占大豆总播面积的94%。
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已全部实现卫星定位种田,记者在农场的监控室内看到,某一地块的种植、施肥等农业生产在电脑上就能全部实现控制。根据需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耕作,并建立起有机大豆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该农场下属的亲民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开发有机大豆产品,公司经理刘建生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主要产品还是原豆,虽然进入了一些专卖店及大型超市,但受消费者认可度影响,销量不大。目前,公司正准备上马一个有机大酱加工项目,市场前景很不错。刘建生说,有机大豆前景广阔,但开拓市场、扩大市场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因为有机大豆按照相应标准生产,对农药、工序有严格的限制,有机产品的投入较大,产量相对较低,在市场价格上却体现不明显。“优质优价”还需消费者对有机大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于殿宇说,作为商品,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2010年一季度合计进口大豆110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8%。黑龙江大豆价格与到港进口大豆相比,价差仍在350-400元/吨,国产大豆仍不具备与进口大豆相抗衡的价格优势。在进口大豆冲击下,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优势、品质优势没有得到体现,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异质性最终被价格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