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793起事故源于“陋习” 交通“陋习”成本换算
2010-12-06 10:06:0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赵鹏 鞠红梅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很多驾车人的道路安全法教育是经交警处罚才获得的。

江畔路上禁停的牌子赫然在立,仍有车辆违章停放,还逆向停车。

  东北网12月6日讯 驾驶员小青多希望时间能倒回到12月3日15时30分之前。那他开车去南岗行至霁虹桥桥面时就绝不会因为一时图快突然变道。就在那一瞬间,因撞上了一辆宝马车,他一个半月的工资没了。

  小青只顾着心疼他的钱,还没来得及多想,他这一变道的背后,可能给自己及其他人带来生命危险。肯定有的,是他造成了路面堵车,耽误了身后数十辆车上人们的时间。再引申说,他在不经意的行为发生时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是他个人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同时,他也书写着这个城市的形象。只是,是反面的。

  时间成本——三成堵车,违章制造

  “习惯性交通违法”最直观的危害就是造成路面拥堵。一批路桥工程竣工后对道路畅通的作用不明显,“陋习”是重要因素。专家称,仅随意变道一项陋习,如占到10%,就会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下道:一个路口一天100多例

  “什么叫交通陋习?”王海峰问记者,“市民投票选出的交通陋习中很大一部分是交通违法,是一种习惯性违章。”作为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道里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每天在路面上执勤,王海峰对这种“习惯性违章”的普遍性不但有感观认识,更有数字佐证。

  王海峰提供了一个最小范围的、也最直观的数字:仅以友谊路与上海路交口一个路口为例,仅下道这一项违法,在这次集中整治交通陋习的初期,一天就查处100多例。

  像开车压实线、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等违反交通标志标线这类明显的违法行为,仅三中队一天也能查处一二百台车。

  我市集中整治交通陋习从11月8日开始,至年底结束。要整治的“陋习”一共有30项,全部为市民投票选出,即为市民最深恶痛绝的不良交通习惯。

  为什么一些违法行为也被列入“交通陋习”?王海峰说,他2000年参加工作,当交警起一直到现在,随意变换车道、右转弯时占用非机动车道下道行驶、开车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就很普遍,至现在也没有根本的改观,变成了一种违法陋习。

  “陋习”即意味着很普遍。王海峰说,开车不系安全带的占95%以上,变道不打转向灯的“十有八九”。

  理直气壮地下道:“我着急去吃饭。”

  王海峰被一违法车主逗乐了。上月一天的晚交通高峰,一车占用对向车道下道行驶。他上前执法时,车主理直气壮地说:“我着急去吃饭,赶时间,朋友等我呢,我得早去早开席。”

  现在王海峰对这些理由早习惯了。80%—90%的违法者都理直气壮地说明违法理由,认为自己违法有理,或是情非得已,不该处罚。基本全是因为“着急”:着急上班、着急接孩子、着急开会、着急吃饭等等。尤其是一些女驾驶员,常常认为着急接孩子是正当理由,不该被处罚。

  就是因为“想快”,反而造成了“快不了”。交通违法、交通饱和、交通事故、道路施工堪称道路拥堵的四大原因,而居首的就是交通违法。我市1/3的交通拥堵,都是因为交通违法行为造成。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违章科科长马亮举了几个例子。在文昌高架桥文治二道街段,三股车流汇集,机动车只要按照交通标线指示通行就能保证顺畅,但时常因变道车辆违规越轧导流区域引发拥堵;在松浦大桥江北一下桥口,经常有车辆逆行上桥,引发车行混乱;市区部分无警路段,也常因机动车违反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引发交通拥堵。遇到拥堵时,部分驾驶人为图自己方便随意穿插、逆行,加剧了拥堵。违法图快引发拥堵,遇堵更想违法图快,造成恶性循环。

  “陋习”造成交通拥堵,专家对此也有研究。以随意变道为例,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裴玉龙说,一般来说,机动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只有需要转弯时才需要变换车道。需要左转时向左变换,需要右转时向右变换。如果频繁变道者占到了10%以上,就会让交通秩序出现混乱。因为一辆车变道会导致后面的车刹车或减速,影响正常通行。


 

  生命财产成本——120多万例和385人

  多数时候的人车安全,鼓励了习惯性违法行为的肆虐。但120万件被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793起因陋习而起的交通事故背后,都是“陋习”造成的活生生的最让人痛心的危害。

  违章变一下道,3000元钱没了

  12月3日15时30分左右,霁虹桥道里区往南岗区方向的桥面上,小青开着一辆大客车与一辆宝马牌轿车并行,小青图快突然变道,没打转向灯,结果大客车刮蹭到宝马车的左前角。南岗大队执勤交警现场估算,事故损失在3000元以上。大客车驾驶员小青很后悔,一时习惯性地图快变道,3000元钱就“变”没了。

  12月3日下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机动车违章处罚大厅里排队的人排到了门口。一位驾驶员刚刚在电子显示屏上看到了电子交警抓拍的违法现场照片,一个是占用非机动车道下道行驶,另一个是随意掉头。记者听到驾驶员们议论纷纷:这次交通陋习整治抓得太狠了,罚得太狠了,有的人一个月就被罚了数百元。

  以前,对于像违法变道这类交通违法行为,我市处罚得较少,这次集中整治,并没有“上限处罚”一类的加大处罚力度,只是严格按交通法规进行处罚。整治之前,交警部门也公布了实行的“十项铁规”:如对逆向行驶的违法行为一律予以记3分、罚款200元处理;对违反标线随意变更车道、争道抢行的一律按规定记3分、罚款100元处理;对遇车辆拥堵从前方车辆两侧超越行驶的,一律予以处罚200元;对随意掉头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一律予以罚款200元等。

  截至11月底止,我市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20多万件,比去年全年的数量增加了20%。明年,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增加。

  致命:793起事故因“陋习”而起

  这次被列入整治范围的30种陋习,危害并不仅仅是造成道路拥堵或是影响城市形象,更严重的是威胁到了人的生命安全。在交通陋习集中整治的第一阶段整治内容包括争道抢行,第二阶段包括出租车随意停车上下客。这些“陋习”的背后,都有生命的代价:4月23日12时许,在西大直街与海城街交口处,一台行驶中的出租车突然刹车,紧随其后的公交车躲闪不及,一下将出租车撞飞,出租车飞出后又撞上右侧行驶的另一辆公交车。车内乘客死亡。4月24日20时20分左右,香坊区民生路与香滨路交口附近一辆华泰圣达菲吉普车争道抢行,撞飞一辆摩托车后又接连撞倒几名行人,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每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存在一种以上的交通违法行为:今年1至11月份,我市共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856起,造成385人死亡,934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69.17%;死亡人数上升33.22%;受伤人数上升75.23%。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对违反交通标志、违反交通标线指示这类“陋习”不屑一顾,正是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违法行为导致了大事故的发生。据统计:今年以来,机动车违反交通标志、违反让行规定、逆行、违法占道行驶、违法变更车道等行为共造成交通事故793起、占事故总数的92.64%。由此可见,这些“交通陋习”就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法律成本——心里有个“安全违法时段”

  “铁规”治“陋习”,10天就让一个路口的违章下道者减少80%。 “尊警不遵章”、“安全违法时段”、“安全违法路段”无视的是法律的尊严和公平。只能通过处罚来普法吗?

  电子交警处罚出租车只占4.8%

  今年,电子交警的非现场处罚中出租车的占比不多。马亮告诉记者,只占4.8%。这和路面上市民看到的情况并不相符。

  “好多驾车人心里有安全违法时段。”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副处长贺继伟说,现在有“尊警不遵章”的现象,驾车人,尤其是每天在路面上行驶的营运车辆的驾驶者对哈尔滨的路况及管理措施非常熟悉,哪个路口哪个时段有交警、哪个路口有电子交警都了如指掌。我们设电子交警并不是为了处罚违章,而是预防违章,因而对电子交警的具体设备地点,都公布于众。这也导致一些驾驶人在行驶至无交警及电子交警路段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心里有了安全违法时段、安全违法路段。

  王海峰说:“别看在执勤路口抓到的违反标志标线、下道等违法行为特别多,好多驾驶人都以‘我不知道’、‘我没看到’为理由,但在有电子交警的路段却非常少,比如友谊路友谊宫门前的路口,因有电子交警,违反标线等违法行为基本没有。”

  法律意识在一些驾车人心中特别淡薄。只有有人看着、有被处罚的风险时,驾驶人才知道应该守法,否则法律法规对于他们都形同虚设。

  贺继伟分析一些驾驶人的违法心理时说,一些市民觉得轻微违法不算违法,没造成交通事故也都不算违法,其实遵守法律应该是市民行为的准绳,毋以恶小而为之。

  “铁规“效果:从100例降至20例

  友谊路与上海路交口,就在近一个月前,我市集中整治交通陋习的最初几天,交警每天查处的违章下道车辆是100多例。仅仅过了10天,这个路口查处的违章下道已降至约每天20例。

  这种比较好认定的“陋习”通过集中整治效果非常明显。王海峰说,但如变道不打转向灯这类“陋习”就比较难认定,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变更车道不得影响其他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变换车道应当提前50米开启转向灯,不得一次连续变更两条以上的机动车道。但是现实中这种违法行为都是发生在瞬间,车一拐弯转向灯就关。交警执勤时,一些驾驶人就以打了转向灯交警没看见为由狡辩。另外,还有机动车不避让行人这类的,因执法手段有限,更难治理。

  对于整治习惯性的交通违法,我市现在通过严格执法的手段,同时也通过科技的力量进行。但目前我市仅有固定电子交警550余处,覆盖率不足10%,虽然今年以来流动电子交警大幅增加,电子交警覆盖率提升到30%,但仍有很大缺口,非现场处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社会成本——“蛇形车队”拿不出手

  路面上七扭八歪的车辆“队形”反映驾驶人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城市形象,也是社会不和谐音符。理直气壮地违法和严格守规地执法,造成双方心理认知的冲突。

  七扭八歪的行车画面不忍目睹

  东方卫视等几个城市的电视台都有早高峰时路面情况的直播。一位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制片人问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到,像北京、上海及国际上一些大城市也常常堵车,直播中常有堵车画面,但从空中俯看的道路上正在拥堵或行驶缓慢的车辆,都是一列列整整齐齐的,而哈尔滨的车辆是不成列的,七扭八歪地在路面上“画蛇”。虽然很多市民都对这种画面的形成有“贡献”,但放到电视上,他们自己都不忍目睹。

  历年冰雪节、哈洽会等重要节日展会,中外来宾聚焦哈尔滨的时候,本报记者都会请一些游客对哈尔滨提出意见,好多游客对哈尔滨人开车随意变道、下道这些习惯十分费解,也非常不习惯。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研究所曾对全国20个大城市交通状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在驾驶过程中,哈尔滨司机随意变换车道的频率最高,居全国之首。

  贺继伟说,哈尔滨人怎样体现自己热爱哈尔滨?是要从遵章守法做起的。

  “让交警罚了,心里有气”

  90%的交通违法者被交警拦截时,都会先说自己的理由。王海峰说,这些人都认为自己违法有理,如果交警不理解不通融,就是不通人情。近日,我市一部分驾驶员,尤其是部分出租车驾驶员也对交警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像一些变道不打转向灯、右转弯时下道、开车吸烟、逆向停车这类的“小事”交警就不应该管,管了就是故意找茬,就是想罚款。一些驾驶员甚至产生与交警的对立心里,认为交警是成心和自己作对。

  “你不应该罚我款,我是第一次。”贺继伟说,好多驾驶员都认为第一次违法就不该罚,因为不知者不怪。可300多种交通违法行为,如果只通过交警来每个人每种行为处罚一次,那得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才能让大家都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

  贺继伟说,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缺失,导致这些交通违法行为养成“陋习”。目前,道路安全法教育由交警来承担,交警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交警只有通过处罚一起违法行为,来教育当事者及其身边的人。实际上,教育手段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但现在教育手段缺失,处罚手段被当成了杜绝交通肇事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各道防线都切实发挥作用,人人能自律,既能避免个人为违法行为付出代价,也能减少社会矛盾。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