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网络盛传“音频毒品”专家:此类音频可引诱尝试真毒品
2010-12-08 17:27: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8日讯(记者 岳云雪)近日,一种被称为“音频毒品”的音乐在网络走红,这种音乐可以改变人脑状态,让人陷入类似吃完迷幻药后的疯狂状态。专家提醒,此类“音频毒品”会给部分人群带来一定程度的身心伤害,甚至会引诱个别人去尝试真实的毒品。

  据了解,“音频毒品”,又名“听的mp3毒品”,最早源于意大利。它主要通过控制和刺激脑电波中使内心平静的α波长(7-13Hz)、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长(14-30Hz)以及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等,从而引发心理变化。“音频毒品”可以使人进入幻觉状态,产生一种类似吸食毒品后的幻觉效果。由于“音频毒品”属新生事物,既不是毒品,也不是淫秽物,我国法律法规目前对此还没有什么限制。

  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被称之为“毒品”的音频的确不少,而这种音频给记者带来的感受就是眩晕、不舒服。在一些网络论坛中,不少网友也发表了接触此类音频的感受。很多网民对在网络上不断传播的这个“药”很感兴趣。一位网友称,一开始以为没什么效果,但听一会儿就开始从脚尖涌上一股寒气,非常清爽,倦意顿时全无。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副作用和中毒性。其中有一位姓王的网友表示,听到一些类似拉锯声的噪音,听了十几次就感觉头非常疼,但为了看(在幻觉中看到的)绝世美女,只能再去听。

  据心理学专家称,当听者在安静、私密的空间中闭眼专注某一事情时,人的脑波和清醒时本就不同,当声音经由耳朵传递到听觉中枢时,也会激发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至于有的人听到的是噪音,有的人听到的是乐音,可能因为听者生活背景、经历不同,声音所能激发的体验也不同。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科专家表示,单方面从外部受到特定刺激时脑电波会改变的观点完全没有医学根据,那仅仅是安慰剂效应。越是容易轻信别人的话而且敏感的人,越容易自我催眠。但不排除有“中毒”的危险。

  记者8日从省公安厅获悉,这种令人产生幻觉的“音频毒品”是由不断重复的类似轮船汽笛声的音符组合而成。可以令人产生幻想和远离现实世界的兴奋感。目前,这种音乐在青年学生、甚至年轻白领中很受欢迎,大家觉得很“潮”,不断有人想要亲身体验。这类音乐通过互联网传播,免费下载。警方调查显示,这种新鲜事物给尝试者带来的只有身心伤害,长期“品味”这种“音频毒品”会导致头晕目眩,破坏听觉,麻痹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摧垮身体,甚至引诱人尝试真实的毒品。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还没有明确限制,警方建议相关部门及时评估“音频毒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判断这种流行事物对社会秩序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正面引导和防控,减轻其社会危害。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