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求职大学生频遭保险公司电话骚扰 保监会:不得变相营销
2010-12-09 10:35: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李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9日讯 岁末,应届毕业生纷纷走出校园组成求职大军,不少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游走于各地的招聘会中,不停地投出自己的简历表和求职信。其中,不少学生接到了保险公司的邀请信,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学生明确表示不想从事保险行业后,还经常接到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电话骚扰,其中也不乏推销保险的电话。

  小王是哈市某大学理工科应届毕业生,虽然距离毕业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但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小王早早地就做好了求职表,奔走在东北三省各省会城市召开的应届大学生招聘会之间。为了增加就业几率2010年11月初,小王还将自己的简历挂到了网上供用人单位浏览,而麻烦也就此开始了。随后几天里,小王连续接到了来自哈市几个保险公司的招聘电话,“有直接说请我做业务员的,也有邀请我从业务员做起向讲师方向发展的,但是都被我以与所学专业不符为由拒绝了”,小王对记者说。但是,这些保险公司并没有放弃对小王的“追求”,几天后小王再次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的招聘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表示,公司技术员岗位暂时没有空缺,他得从业务员做起,并留下了公司地址。第二天,小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对方在电话中留下的地址来到哈市南岗区清滨路某处,却发现该地是一家保险公司。小王随即拨通了科技公司的电话,才知道是保险公司打着科技公司的幌子进行招聘。保险公司对小王的“青睐”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几天后小王再次接到一个自称某金融证卷公司的电话,要他准备应聘行政助理,可是当他来到该公司时才发现,金融证卷公司根本子无须有,这里还是保险公司。“每天东奔西跑,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保险公司在这个时候出来搅局,实在令人生气。”小王说。无独有偶,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生小刘在求职期间也收到了多个来自哈市某保险公司的邀请,在保险公司培训期间,为了获得保险代理人资格,小刘先后缴纳近600元钱接受各种培训,甚至还自己花钱为自己买了份保单,结果几乎没有保单进账的小刘最终不得不主动离职。

  据知情人士介绍,保险公司为了增加收入,会将家在本地的应届毕业生作为招聘目标,因为这些毕业生成为保险公司业务员后,家人亲属为了支持孩子工作,一般都会选择在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同时,收取业务员相应的培训费也是保险公司的增收项目之一,但是由于保险行业淘汰率高,在社会上缺少人脉的应届毕业生很难适应保险行业激烈地竞争,其中往往因为没有收入而主动离职的应届毕业生会占十之八九。

  据悉,为规范人身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业务,保监会近期明文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寿险,养老险,健康险公司和个人不得开展或变相开展电话营销业务,电话营销号码应当使用专用号码,禁止保险营销员个人及其聘用单位随即拨打电话约访陌生客户,或者假借公司电话营销中心名义电话约访客户。各公司应采取积极管控措施,坚决杜绝个人盲目拨打陌生客户电话等行为

  新闻链接:

  电话卖保险明年号码统一

  被消费者拒绝禁止再次拨打

  保险营销员禁止拨打陌生号码推销保险。中国保监会近日发文对电话营销进行规范,要求保险公司在同一地区要在2010年底统一到一个号码,2011年6月30日前实现全国统一号码。

  电话营销近年兴起,在方便投保的同时,个人随机拨打陌生客户电话的电话约访销售行为也存在诸多风险。保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一是容易产生销售误导。相当一部分为营销员的自聘人员,未受到专业培训,游离于公司管理之外。有的以回访老客户为由约访陌生客户;有的以参加抽奖或赠送保险名义引诱被约访人参加公司活动,实际上是买了保险才能兑现;有的直接宣传能取得高额投资回报来吸引客户,隐瞒退保损失和不确定红利。

  针对许多保险营销员多次骚扰已经拒绝投保的客户,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应使用电话营销专业技术设备,设置准许拨打的时间,客户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录入禁止拨打名单,不得再次滋扰。

  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对消费者而言是利好,可以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并不受陌生电话骚扰。而对代理人而言也是一个鞭策,就势必迫使业务员转而发展那些真正有保险需求的客户,这就需要代理人赶快提升专业素养。□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