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捣蛋鬼”为何频频“搞破坏”? 烦躁的青春引人深思
2010-12-09 10:52:2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玫 启轩 吕天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2月5日下午公园监控录像记录的学生打砸公共设施情景。

  黑龙江新闻讯 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这座百年古苑近来频频遭黑手,园内路灯、地灯、垃圾箱频繁遭人为破坏,园内监控录像显示,竟是一些在校学生摧毁公共设施。人们不禁问,这些孩子怎么了?打砸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

  公园路灯连遭打砸

  12月5日,记者正在龙沙公园采访路灯被毁事件时,忽然,监控室的值班员向公园主任徐杰报告:“又来一伙毁灯的,是三个小孩,在九曲桥毁灯后正向天远阁走去。”闻讯,徐主任立即向公园派出所报警。记者随后赶到现场。

  在现场记者看到,三个男孩已被公园派出所民警和工作人员控制住。经讯问得知,这三个男孩是齐齐哈尔市某中学的三年级学生,年龄都在十五六岁。据三个少年说,他们来到公园闲逛,起初踢倒一个垃圾桶,觉得很好玩,于是又接连推倒了4个垃圾桶。后来走到九曲桥上,将桥四周的灯管也顺手推倒砸坏。

  附近学生来龙沙公园“发泄”情绪,园内工作人员说已不是新鲜事了。在11月24日、25日、29日,龙沙公园绿野岛千余米长的路段上,20余盏路灯、地灯连遭袭击,因为有监控录像,当时三个砸灯的嫌疑人很快被抓获,那次也是三个中学生。但是砸灯事件却未就此停止,12月4日,龙沙公园九曲桥的四盏地灯和多处LED灯被五名在校学生再次毁坏,那五名学生目前警方还在寻找。

  记者看到,被毁坏的钢化玻璃路灯罩碎片散落一地,七零八落的LED灯悬在半空,工作人员说,损失总计几万元。

  孩子心理缺乏疏导渠道

  孩子们怎么了?何来“深仇大恨”?齐齐哈尔大学副教授吴庆华分析说,这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种表现,他们的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缺乏足够的认知,如道德、法律、法规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毁坏公物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他们随意地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他们的这种缺乏自律的行为,与报复社会又有所区别。

  有社会学者认为,这是孩子心理压力大,无处发泄的一种表现。这与整个教育大环境有关,学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压力应该如何排解。他们需要释放压力,又不想让人看到。他们肆意地破坏公物来逞能,发泄自己内心的压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去真正关心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问题,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