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早市菜贩生意经:挣的都是辛苦钱 一斤菜就赚三五毛
2010-12-09 13:54: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市民购买西红柿。

汽油炉取暖的蔬菜摊每月支出700元

  东北网12月9日讯 市民餐桌离不了菜,眼下菜价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早市的菜被市民公认为最便宜。7日,记者跟随哈市一常年在早市卖菜的孙家才体验了一次进菜、卖菜过程。“我们只赚个辛苦钱,所以菜便宜。”孙家才认为,到早市买菜的都是普通人,价高了,就没人买了。

  进货一车货运费40元

  7日凌晨1时许,哈市气温为零下17℃左右。菜贩孙家才驾驶着四下透风的农用三轮车,踏上了进菜之路。“每过四五天我就要往返哈达一次,夏天还好,冬季可遭罪了!”孙家才一边与记者聊着天,一边行驶在空荡荡的街路上。

  一路上寒风刺骨,记者虽早有准备,穿上了最厚实的羽绒服,里面还套着棉袄、棉裤,40多分钟后,凌晨2:30,车辆到达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此时记者被冻得手脚都不好使了。“天黑,我们车开得快,看门的工作人员没看到我们,省了5块钱进场费。”孙家才为能省5元钱而窃喜。

  与外面寒冷的天气相比,蔬菜批发大棚内却是热火朝天,倒菜的三轮车进进出出,各家业户都在忙个不停。孙家才询问了几家菜价后,进了10箱寿光过来的西红柿。“我家在道外钱塘街的早市摊位常年卖西红柿,老顾客都认可我家的菜,每次来‘打货’,西红柿是必上的。这次上的寿光西红柿每斤1.9元,比其他家每斤贵了2毛钱,但质量好,回去卖2.5元一斤不成问题。”孙家才一边挑菜,一边讲着他的生意经。

  随后,孙家才又以每斤1.2元的价格上了10件甘蓝菜,还给其他商贩捎了10件白萝卜,轻车熟路的孙家才不到半个小时就采购完毕。剩下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货物运到室外的三轮车上,手推车“倒短费”一件2元,经过讲价20元搞定。孙家才讲,算上来回20多元的油钱,全部运费40多元。


 

  存货和摊位每月支出700元

  记者与孙家才回到道外区,车没有直接到早市,而是停在了钱塘街早市附近的一个仓房前。“这一车2000多斤的菜得卖上三四天。”孙家才说,冬季室外温度太低,菜冻坏了就没人要了,所以将大部分菜先存到仓房里,还得给蔬菜盖上一层厚棉被防止冻坏。“库房一个月400元,拉一趟菜少了不划算,冬季存储费用有点高也没办法,总不能抗楼上家里去呀,那样更耽误卖货。”孙家才说,早市的摊位费相对便宜,每月300元。“冬天市场上外地菜是主流,能加上价,赚得比夏天多,就是太遭罪。”

  孙家才把当天早市要卖的货倒到人力三轮车上,直奔早市。孙家才和爱人忙活了一阵,天有点放亮了,记者看看表,还不到7点。买菜的市民陆续多了起来。记者看到,早市装蔬菜的三轮车都有一个塑料棚子,棚内有一个汽油燃气炉和一个小煤炉,既防风又保暖,蔬菜放在地上,盖着一层厚棉被。孙家才说,冬季蔬菜保暖最重要,三轮车里的菜就靠俩炉子取暖,气温太低就两个都开,一个早上就得花掉10元钱,要是天气暖和就把汽油炉关上,还能省点钱。

  销货毛利一斤3-8角

  孙家才共有两个摊位,一个专卖西红柿,当日西红柿卖2.5元一斤,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卖了5箱。孙家才说,一箱西红柿里有大有小,在市民挑选过程中,一些小的、软的都被“甩”出来,最后剩下的只能本钱出手了。一箱西红柿平均30斤,纸壳箱就要占2斤重量,最后这些空纸箱子以5-8角一个处理给收废品的。出售的甘蓝菜都要剥去外皮,有烂掉的部分还要用刀削掉。孙家才说,甘蓝表皮在运输过程中有些脏,去掉表皮一是干净,二是净菜好卖。这样1.2元一斤进的甘蓝经过这两道工序,就要接近1.4元一斤,“卖1.5元就没意思了,直接提到2元一斤,刚开始不能卖得太便宜,还要考虑挑剩下的部分不赚钱。”孙家才讲着卖菜的“小九九”。

  孙家才说,蔬菜运费和去皮整体算下来,平均每斤菜要加上一毛多钱成本。早市上同类蔬菜很多,一斤菜也就加个三毛、五毛的,不敢加多了,主要靠量多挣钱。有的菜走货快还好些,像菠菜、油菜等叶菜冬季不好保管,如果走量不快,最后就要赔钱出手,所以他干脆不卖叶菜。

  一个早上,孙家才共卖了5箱西红柿,50多斤甘蓝菜,还有地瓜、圆葱等蔬菜。在早市一天能挣多少钱?孙家才不愿多说,“我们早市卖菜的比不上超市,我们挣得都是辛苦钱,一天也就剩个百八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