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记新陆煤矿一采区副区长贺安温
2010-12-09 14:49:36 来源:东北网-鹤岗日报  作者:纪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鹤岗12月9日讯 在新陆煤矿,他被矿工亲切称为矿山安全管家、采煤行家、维修大拿。他,就是一采区副区长贺安温。

  贺安温1982年采用到原大陆煤矿四采区当上了一名采掘工。由于初到矿山不懂生产,队里安排他跟师傅拉配头,干零活。幽暗狭长的巷道中时常有顶板岩石掉落下来,他紧张地跟随在老工人身后。内心充满委屈的他几次拿起行囊想要离开,但一想起家中年迈的老母,两个年幼读书的弟弟,最终还是“又”放了下来,暗下决心“别人能干,我也能干,而且一定要混儿出个样来,给他们看看……”就这样他每天早早起床来到连队,虚心像身边的老师傅学习,打眼、揣药、挖腿子窝、架棚子等井下采煤工作技巧,加上身边老师傅对他的悉心指导,很快他便熟练地掌握了一整套采煤工艺,并当上了班长。

  尽心竭力抓安全

  上世纪80、90年代那一时期,整个矿山的安全形势一直都处在被动形势下生产,职工普遍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差,而当时贺安温所在的274采煤队安全形势也处在落后位置,正是在那段困难时间,他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克服了一个个难关,并创造出了小班连续开采四个循环,生产原煤800吨创大陆煤矿历史记录的这一壮举。在职工们的选举下他走马上任当上了274队队长。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伙跟着我干不容易,我一定会负起责任,抓好安全质量,不让一名兄弟落儿队”。一次,贺安温同工友们刚干完一个原班,正从大巷往外走,隐约听见在皮带头处有嘶哑声发出,他紧走几步跑上前去一看吓了一跳,发现送饭工小李的脚被咔在了皮带溜口处,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停止皮带,将小李从皮带口拉出,小李虽是被救下了,但一只脚在送到医院后还是被截肢,因为一起违章断送了一只脚,他伤心的流下了泪水。自那次以后贺安温抓安全更是严上加严,抓违章从不心慈手软,被全队职工们戏称为“贺黑脸”。

  采面施工,严把质量关。贺安温把工程质量作为事关全队安全、发展的头等大事,干什么都严格按标准。特别是对工程质量的把关上更是严格,凡不合标准的坚决返工。一次,本队的副队长在现场验收中未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交接班时没有说明工作面情况。按照正规工作流程,贺安温带领工友开完硬帮准备推溜子时,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顶板上方有掉渣,他察觉不对,立即通知全队职工放下手里的活儿,撤离采面现场,不到一分钟,工作面上方处传来了一声“巨响”,瞬间煤尘四起,软帮推场子30多米,一连推倒了50多架棚子,全队职工无一人受伤,贺安温凭借着多年的采煤经验,减少了一起事故发生。

  加倍努力争第一

  在新陆煤矿采煤系统里274采煤队是一只“品牌队”,被誉为矿山里的兄弟连。产量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三个一”13年系统评比中连续不中断。

  贺安温担任274队长时,由于一线职工出勤率低,全区的产量一度出现了下滑,他一户户家访做小班职工思想工作,职工张某孩子上初中,等着交学费,一时间拿不出钱,贺安温从不富裕的家中拿出300元钱送到了他的手中,解决了燃眉之急。贺安温工作中用形象引领,生活中用情感渗透,换回了职工们对他的信任,小班出勤率上来了,又恢复到了以往的人数。他制定了小班连队安全、质量管理办法,小班连队之间开展自查、互查评比,产量实行计件工资,多出煤,多实惠,促动了小班之间开展工作,一时间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在职代会上,他的单体支柱替换摩擦支柱新的采煤工艺的建议被矿上采纳后,当月的产量便翻了一番,小班更是创造出了单班干了四个循环,放四刀煤,推送采煤面3.2米,生产原煤800多吨的炮采记录,当年他所在的274队被安检局评为了全局唯一一个质量标准化免检单位。

  殚精竭虑保运转

  2007年6月,集团公司将滑移支架采煤新工艺投入到新陆矿三采区274队这块试验田上进行试采。当时,对于滑移支架采煤新工艺的使用,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怀疑态度,思想上存在过多顾虑,作为生产区长的贺安温却看好了这一新型工艺,他主动地承担起了滑移支架的适用及技术公关任务。他每天陪同厂家技术人员深入井下施工现场进行调试,在试用中由于工人不掌握新工艺操作技术要点,操作不妥,造成滑移支架机控设备损坏严重,几乎班班都有损坏。80组架子一个班下来剩下好使的不到半数,影响着正规循环,煤炭生产。贺安温看在眼里,急在了心上,每天带领采煤队长、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公关,一项项解决难题,机控坏了,将支架拆卸下来反复琢磨,支架四联不适用井下生产环境,改成三联,三联不行再改成两联,推进度由600不行调为800,800不行再调成1米,就这样7个月里,每天在井下一呆就是20多个小时。最终支架投入274队工作面,经过贺安温的努力,274队工作面单产当月就创建矿以来历史纪录。

  贺安温不论是当工人,还是任班长、队长、生产区长,都始终下井走在最前,升井走在最后。30多年,算起来他没有休过十天公休、探亲假,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礼拜天。在矿生产紧张的情况下,还常常吃住在矿。在他的生活日程安排里,他每天清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发现情况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年365天,他就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井下度过的,平均每月下井都在22个以上。有人给他算过,他每年出勤都在345天以上。

  2009年一个电话打进了贺安温的手机里,多年久病卧床的父亲病危,要他立即回家,回去晚了就见不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了,弟弟在那头哽咽着说,贺安温的心像针扎般疼痛,然而这时井下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生产任务紧张,身为生产区长的他用了两天的时间组织好了生产,待工作面恢复正常后,他才登上了开往山东老家的列车。贺安温最终也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他只有跪在父亲的坟头发泄着内心的悲痛,久久的不愿离去。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