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嫩江县立足县情,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和产业协调发展。确立了打造1个嫩江城、构筑5个中心镇、建设15个示范区的“1515”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整体推进。
坚持科学编制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发展规划,引导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村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中心集镇和县城集中。初步构建起了城乡互补、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
实施教育资源整合,牵动小城镇发展。2006年以前,嫩江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76所,其中村屯教学点131个。三年来,该县立足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将教育资源整合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吸引农村学生、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三年投资2.96亿元,撤并108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15所学校。通过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网点布局,已经吸纳农村9600多名中小学生进城上学,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县城、中心镇聚集;1.5万人到县城购房定居,带动2.6万农户实施土地流转。
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撑小城镇建设。建立农机合作社95个,其中超千万元的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19个,15个总面积达35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5个农村经济组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380万亩,土地流转246万亩,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功能。该县大投入、大建设、大开放,推动了城乡建设大提速、大变样、大发展,城市带动农村的综合功能不断提高。三年来,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7亿元。建设城镇道路30条,面积31.69万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场今年10月完工。三年来,城市基本建设项目82项,总投资16.42亿元。加速推进7785名农民进城以及林业800户2800人进城。
深化拓展场县共建,创新小城镇发展。场县共建由农业领域向工业领域延伸、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延伸、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七个方面展开共建,有力推动了小城镇各方面建设。组建了15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农场大型机械到地方跨区作业面积年均200万亩。对区域内各龙头企业进行资产整合,实现了政策共享、龙头共建、基地共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共同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畜产品生产基地3个。与农垦九三分局共同推进了鹤山农场与双山镇场镇共建一体化管理,一年抓启动,两年抓推进,三年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