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2008年底,鸡西市在全市开展了“百局联百村”活动,市、县两级机关联系帮建工作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百局联百村”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市委迅速做出安排部署,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思路,明确措施,扎实推进,不断深化“百局联百村”活动。
一、因地制宜,搭建城乡党组织共建的组织体系
围绕组织生活联过、党员队伍联建,对以往机关与农村结成的对子进行合理调整,切实建立城乡党组织共建、党员队伍共管的组织体系。一是科学分类结对。针对农村的不同实际,依托各类机关的不同优势,分别采取“二帮一”、“一联一带”的办法,结成城乡帮建对子。“二帮一”,即由一个市和一个县(区)党群部门共同联系帮建是一个党建工作基础较差、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不突出的薄弱村,由一个市或县(市、区)政法部门和一个乡镇派出所共同联系帮建一个社会治安薄弱村;“一联一带”,即由一个经济部门联系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共同带动一个经济落后村,由一个涉农部门联系一个龙头企业共同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村,突出帮建工作的针对性。目前,全市已建成“二帮一”对子63个,“一联一带”对子241个,帮建工作实现村级全覆盖。二是规范联席会议制度。在共建双方党组织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年初,召开共建双方党组织班子成员参加的共建工作总结部署会议,对上年度工作进行总结,查找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和计划,落实具体责任,签订责任状。每个季度召开阶段工作推进会议,总结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每半年组织村党员、村民代表参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安排下步工作重点。三是共同开展党组织生活。每半年组织共建双方党组织、党员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组织生活会,机关党组织书记为共建村讲一次党课,聘请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共建村传授一次实用技术,解决一件难事;每名机关党员与共建村一户贫困结对,办一件实事,促使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在农闲季节和“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采取科技下乡、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形式,组织共建双方党员过一次集体生活,拉近城乡党员距离。在春耕和秋收前农业生产关键时期,每年集中组织共建双方党组织、党员开展两次“主题党日活动”,解决备春耕和秋收期间急需的资金、生产资料、收割机械、劳动力、销售渠道等实际问题,切实农民实际困难。四是实行城乡党员一体教育管理。机关党组织帮助共建村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联系聘请党建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等,面对面为党员进行辅导培训。机关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时,根据培训内容,组织共建村的党员干部一同参加。推行挂职制度,每年共建村的优秀村干部、党员、后备干部挂职机关单位副科(股)长,组织他们参加机关的学习、调研、项目论证、技术探讨等活动,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每年机关党组织选派2名党员、后备干部或无基层工作经验年轻干部挂职共建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每两个月驻村一周,重点做好引进资金、争取项目、帮助农民增收以及收集民情、反映民意等工作,并他们熟悉基层,积累经验。
二、创新载体,搭建覆盖城乡群众的服务体系
围绕活动载体联创、服务群众联做,从共建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城市党员三个层面,设计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群城乡联动的活动载体和服务工作体系。一是开展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三包一培养”活动。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以包建一个农村致富项目,包扶一户困难党员,包领一项党建创新工作,培养一名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能人)为主内容的“三包一培养”活动,并机关党员干部的帮扶培养的目标、任务、内容、完成时限进行公开承诺,实行“一包到底”,充分发挥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在共建工作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推进帮建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开展场乡党员“星级党员联创”活动。机关的党员干部、后备干部与共建村有能力的党员结对,结合岗位职能,为农民提供政策、项目、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联创“服务示范星”;机关的专业技术党员干部与共建村乡土人才、党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和党群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结对,在推广农业技术、传授实用技术、选择致富项目上当顾问、当参谋,联创“科技致富星”;机关的党建专家与共建村党务工作者结对,互讲党课,交流工作经验,共同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联创“党员教育星”;机关的文体工作者与乡村艺人、体育爱好者、有特长的党员群众结对,互学经验,共同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业余生活,联创“精神文明星”。三是开展城乡党组织为民服务代理活动。将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拓展到共建机关,共建村为民服务代理室受理群众的代办事项后,需要进城办理的,由村统一将代办事项送到共建机关,共建机关党组织在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的基础上,指定一名领导干部和一名工作人员与共建村受理员,一周内共同完成群众的代办工作,形成“城乡联动、村级受理、机关协调、共同承办、限时办结”的城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三、多措并举,搭建加快农村发展的带动体系
围绕党建资源联享、城乡发展联促,在统筹整合利用活动阵地、教育设施等城乡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帮助共建村党群致富联合体、合作社发展壮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每年联系和扶持一个共建村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党群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围绕成员年均收入高于农民人均收入10百分点的目标,在产前、产中、产后,做好协调资金、提供技术、联系市场等全程服务,指导联合体、合作社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帮助联合体、合作社至少与一户城市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带领共建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闯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帮助共建村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机关党组织积极鼓励共建村农民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帮助农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推行土地规模经营管理,使土地连片、统一耕作。对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民,机关与共建村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项目和信息服务,并采取依托优势企业吸纳、定期组织农民求职专场招聘会等措施,帮助他们搞好劳务输出,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三是帮助共建村盘活集体经济,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机关党组织帮助共建村党组织,依托各自的优势,因村制宜,找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针对山地、林场、沙场、闲置的土地、村办厂房等各种资源丰富的村,机关党组织帮助共建村,依法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股份合作及转让拍卖等方式,交给农民或企业经营,盘活集体资源;针对兴凯湖、乌苏里江等周边独特生态环境的村和少数民族村,帮助共建村设计开发农家乐休闲游、民俗文化游、特色餐饮等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拓宽增收渠道。针对集镇中心村、城郊村,依托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等优势,帮助共建村招商引资,采取兴办各类村级经济实体、建店面、厂房出租等方式,走企业强村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