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2月15日讯 连日来,进口大豆价格持续走高,国家遏制食用油价格上涨举措继续发力,油厂加工利润不断降低。受此影响,沿海已有加工企业停产。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进口大豆价格走高,使我省地产大豆价格优势凸显,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我省本地加工企业开工正常,不会出现企业停产情况,我省更不会出现豆油荒。
豆油供应充足
记者在哈市各大超市豆油柜台看到,货架上摆满了“金龙鱼”、“福临门”、“九三”等各类包装的豆油,其中5升装的“九三”大豆油超市价格在53-55元/桶,价格未出现大幅波动。市民挑选豆油也较为理性,一位购买豆油的市民告诉记者,国家不让豆油涨价,有了这个“定心丸”,他不会囤积豆油,只是买桶豆油日常用。
在道外十六道街一家粮油仓买记者看到,这里的散装豆油5元/斤。老板告诉记者,目前散装豆油利润不高销量也不太好,每天只卖50多斤。
“现在市场较为平稳,未出现抢购风潮,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和铺货力度,一天就能把超市铺满。”记者从“九三”销售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九三集团能保证一天600吨油正常生产,且不会停机。从吉庆、龙江福等哈市周边豆油压榨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企业开工率很正常,销售平稳,供应不成问题。
省内油企生存压力小于沿海
我省油脂加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区域性经营。“我省是大豆出产区,现在进口大豆到岸完税价4000-4200元/吨,我省主流收购价格为3740-3820元/吨,现在的价格优势对我省大豆压榨企业发展是利好消息。”省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说。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油脂压榨企业利润空间有所降低,按目前的市场状态,加工一吨大豆利润不到100元。”龙江福油脂公司总经理宋胜斌说,黑龙江压榨企业和沿海企业最大不同是,黑龙江本地压榨企业都采用当地大豆为原料,由于“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今年地产大豆价格优势就凸现出来,豆油加工企业的生存压力相对沿海地区要小些。
国内几大豆油企业被要求短期内禁止涨价,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内一些收购点放缓大豆收购,贸易商多持观望态度。“上个月抢着收,这个月挂牌收购但不抬价。”吉庆大豆蛋白油脂公司刘鸿飞经理说。
王小语说,现阶段省内油厂大豆收购价格整体平稳。由于压榨利润下降,企业提价收购意愿不强。另外,部分企业正在消耗前期库存。近期油粕等下游产品价格走势不理想,油厂压榨利润微薄,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其收购积极性。但在长期“南高北低”作用下,龙江大豆的流动会增加。
龙江大豆迎来机遇
受进口大豆“高价”支撑及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龙江大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王小语告诉记者,2010年四季度新季大豆上市,当期沿海地区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普遍在4元/公斤以上,刺激龙江大豆价格在供应充足环境下反季节上涨。由于各收购主体对后市豆油、豆粕等产品价格看好,油厂加工利润不错。
与此同时,在政策压制食用油涨价的背景下,沿海地区加工进入或接近亏损边缘,有停机企业出现。此时,龙江大豆的价格优势就显现出来。“即便进口大豆价格不上涨,只要维持现状,对黑龙江大豆来说就是一个良好的环境。”王小语说,只要预算体现出我省的大豆优势,市场流动,黑龙江大豆完全可以“走出去”。同时,一些沿海大豆加工企业也会把目光投向黑龙江。
市场好了,吉庆油脂公司经理刘鸿飞也有烦恼,吉庆上个月和南方企业签署一份豆粕购销合同,到现在货还没发出去。进入雪季后,省内公路运输困难,铁路运输仍然很紧张,影响了大宗大豆定单发货,致使我省大豆市场购销受到冲击。王小语说,如果现在沿海企业来我省收购大豆,收储、运输、发货等矛盾都会凸显出来。因为沿海企业要货量很大,按目前日收储500多吨的能力,再从装袋、请车、发车,多久能到南方,谁都不敢保证。市场瞬息万变,运输时间难以保证,会使企业风险增大。一直以来,地产大豆外运受制于铁路运输,如果政府部门能解决好铁路运输问题,黑龙江大豆不仅可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对国内油企降低成本也会有一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