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集中供热管网泄漏 抢修人员冒100℃烘烤进入井下
2010-12-16 09:25:25 来源:生活报  作者:孙殿喜 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5日9时许,抢修人员在不停地扫水。

15日1时许,事发地仍被热气笼罩。

15日18时许,一名抢修人员累透了。

  黑龙江新闻网讯 接近零下30℃的低温天气里,泄漏的供热管线里喷涌出近乎100℃高温的热水,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抢修环境中,一批抢修人员忙碌得已经一夜未合眼了。14日夜至15日下午,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服务区内、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处发生供热管网泄漏后,记者跟踪采访,目睹了抢险的整个过程,看到为了12万户居民的冷暖,现场一幕幕感人的抢险情节。

  时间:14日22时

  现场:

  马葫芦喷热气笼罩数百米街路

  连日的降温让哈尔滨真正走入严冬,接近-30℃的低温,呼出的气打在脸上都会觉得疼。14日22时许,读者报料:“红霞街供热管网泄漏!”记者立即赶往现场。

  距离事发现场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远处马葫芦里冒出来的滚滚热气,笼罩着数百米街路,路两边树上都披上了白色外衣,成了雾凇。地面上都是冒着热气的水,流淌到红霞街、通江街上,积水已快要漫上人行道了。

  “跋山涉水”地来到冒着热气的马葫芦井附近,此时十余个人正在现场忙活着,是华能集中供热公司的抢险人员和技术人员。他们穿着水靴,蹚着热水,有的在用扫帚将热水扫进不远处一个马葫芦,尽量不让水在路上结冰;有的在用排水机抽水……很快,赶到现场抢险的人越来越多,14日23时许,抢修人员已有50余人。

  时间:15日1时

  抢险:

  三台排水机不够两台消防车支援

  “14日晚上,我们突然发现管网压力下降,于是派巡线员检查,最终10点18分在红霞街发现了泄漏情况。”在现场参与抢险的华能集中供热公司二分公司工作人员刘春雷说,由于泄漏处井下全是高温度的积水,抢修人员无法进入,只能先排水再维修。

  15日1时许,尽管事发后已有三台排水机在抽水,但水势未明显减少。“供热管线内的存水太多,一时难以抽净。”华能集中供热公司书记施军焦急地表示,他正在联系加派抽水设备。

  很快,两台大型消防车赶来支援,排水进度加快了很多。

  时间:15日2时

  特写:

  不停地排除积水

  汗水浸透了毛衣

  抢险工作一直在持续着。15日2时,抢险人员已经连续作业四个小时了,但没有一个人离开现场,哪怕是躲到附近商家暖暖手的都没有。

  水太多了,抢修人员都有些着急。一个高个子男子干脆脱掉了身上的棉衣,在满地是水、冒着热气的街面上往来扫水。此时,他的毛衣已经被汗水浸透,在寒冷的冬夜里,后背上蒸发出阵阵白气。一位女抢险员看上去不到四十岁,上身穿着一件大得极不得体的棉衣。“出来时匆忙,我临时借的衣服。”她解释着,虽然带着手套,但已经被水浸透了,冰凉地贴在手上,所以干一会儿,就冻得向手上哈气取暖。

  时间:15日2时30分

  感动:

  附近居民送来一壶壶热水

  这个夜晚,附近通江街商店老板郑芝同抢险人员一样没有入睡。15日2时30分许,记者看到她时不时地送来一壶热水,一边劝抢险人员歇一歇,暖暖身子,一边把水杯送到抢险人员的手中。

  “这样的事故是突发的,谁也不能怨。看到他们忙得一夜未合眼,我很感动。这么冷的天儿,多不容易呀,我给他们烧点开水,让他们喝上点热乎的。”郑芝真切地说。

  由于这次发生泄漏的是主干线,所以泄水量非常大,即便动用各种手段,水仍在汩汩地冒着。直到15日中午,地面上的积水才基本清完,但是马葫芦里的水还有很多。

  此时,后勤人员送来了包子。看来,他们的午饭只能在现场对付一下了。

  时间:15日15时50分

  震撼:

  冒着100℃烘烤进入井下

  15日15时40分,经过17个小时的不间断奋战,存在漏点的马葫芦里的水终于抽干净了。但,这仅是抢险人员完成的第一步工作,下一步还要进入井下找漏点。然而,也只有行内人知道,进入井下意味着什么。

  供热阀门虽然关闭了,但管线内仍有水,而且水温接近100℃,且仍在渗漏。前不久,平房区抢险人员进入渗漏处抢险被热水烫死的事件还让人记忆清晰,进入井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井里仍在冒着热气,即便不停地用排风机抽井下的热气,外面的人还是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15时50分许,几名抢险人员先后进入井下,井外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他们只能在外面加大排风、继续抽水……

  16时10分,井里的人高喊:“漏点找到了!”井外一片欢呼声。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