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7日讯 哈尔滨市民冯晓霞的女儿今年读小学六年级,英语成绩一直不好,让她特别发愁。她也想请个家教给女儿补补课,但家里拿不出钱,只好放弃。“自从两周前,大学生志愿者为女儿辅导功课以来,女儿对英语课产生了兴趣。”
孤困儿童的学习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在课外做作业、温习功课的时候遇到了“坎”,缺少、甚至没有爸爸妈妈的辅导,更不用说花钱请辅导老师了。在省城哈尔滨的大学生中活跃着这样一只队伍:夏天顶着酷暑、冬天冒着严寒走进社区、走进孤困儿童家中,免费为孤困儿童补课,做爱心辅导,在输送着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哈工程“筑梦行动”:“一对一补充营养”
12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哈一机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内,8岁的王君正端坐在桌前一丝不苟地写着作业,陪在她身边的两名志愿者分别是张腾飞和王璐。王君是哈尔滨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小王君的学习成绩一般,为此姥姥一直很着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志愿者们通过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来到王君的家进行家访,并确定下张腾飞和王璐两名志愿者留下为王君辅导功课。志愿行动开始不久,王君学习兴趣上来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志愿行动发起人黄婉告诉记者,她们团队共有志愿者45人,都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在校学生。团队名字叫“筑梦行动”,宗旨就是帮助孤困儿童成就求学的梦想。黄婉介绍,以前她们也曾尝试支教进校园或者开班为孩子们辅导,但效果并不好,孩子多了难免照顾不到,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后来才固定下来这种“一对一”的形式,这也给志愿者带来更多的困难,很多孩子家路较远,来回乘车的通勤费都是志愿者自己掏腰包。
哈工大“春蕾之家”:补习不忘送“心灵鸡汤”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6年9月,今年10月,航天学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哈尔滨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的指导下筹划并组织了“春蕾之家”的志愿活动,在秋林、正阳河路和健康路3个社区对孤困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学习、生活、心理辅导,并定期举行有益于孤困儿童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至今,航天学院研分会社会实践部先后组织第一批将近50名志愿者进行了多次“春蕾之家”帮辅活动,航天学院10硕控制1班,21系微电子班的同学们分别走进健康路和正阳河社区,对社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通过志愿者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小同学们心中的一个又一个疑问迎刃而解,志愿者们饱满的服务热情以及熟练而又独到的解题技巧,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家住乐园社区正在读高二的王晶硕同学钦佩的说:“老师们讲的很耐心细致,真的值得我学习。”8岁的卢佳琳小朋友也感谢说:“谢谢老师的辅导,我前进了10名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志愿者们不仅为这些孩子辅导课本上的知识,还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思想,并和学生们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让学生们从小能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小静告诉记者,“我们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代的非常有名的典故,培养孩子们的品行修养,教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志愿者们义务为贫困学生的功课、心理作辅导,得到了孩子们的爱戴,也得到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他们为许多贫困的家庭带来希望,也用实际行动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
卢佳琳对记者说:“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以后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老师,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有爱心、受人尊敬的人!”
宗旨不变坚持更新 志愿者爱心在延续
哈尔滨工程大学“筑梦行动”志愿行动发起人黄婉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今她们已经有45名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加入,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哈一机社区和燎原社区共帮扶40多个学生。她们团队目前帮扶的基本是由社区报名的孤困学生,如果有需要帮扶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区或者学校社团与他们取得联系。记者还了解到,像哈工程“筑梦行动”、哈工大“春蕾之家”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还有很多:哈工程大学校园内还活跃着一支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在明天”,目前支教团已经成立10多年了,在黑龙江大学,还有一支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爱心社”,常年为农民工子女和贫困学生免费补课……这些富有朝气、爱心的志愿者们自从加入团队的那天就立下了“盟约”: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家教服务采取轮换制,爱心一定要延续下去。记者了解到,多数志愿者队伍目前担任家教的基本都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等他们读大二后,将由大一新生接替,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