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课上学校忙“减负” 课下家长为孩子“增负”忙
2010-12-19 08:59:1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9日讯 “学校不留作业了,学生学业不能荒废,本辅导中心推出多种学习班火热报名中……”

  “写字班、阅读班火热招生了!”

  “期末复习班,专门针对期末考试开展强化复习,保证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五到十名……”

  “寒假超前班,40课时把下学期的语文和数学都能学完。”

  ……

  日前哈尔滨市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中小学生开展新一轮的“减负”行动,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和兆麟小学作为“减负”的试点,向全社会公开做出承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五年级书写作业量不超过一小时。虽然市教育局计划两所小学先行试点,下学期在全市铺开这一轮减负行动,但其他学校也都已经纷纷响应,自觉地开始按试点学校的承诺,或是接近试点学校的标准来实施“减负”。

  但是针对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而开展的新一轮“减负”运动,却并没有得到家长们的认可,一边是学校纷纷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卸下,一边却是家长们纷纷通过其他渠道又再次加满。

  学校不留作业 家长心里没谱

  “‘把语文书后面的两页生字读一遍;熟读第九课第十课课文争取能背诵下来,背一遍进位加法口决。’这就是孩子一天的作业,我儿子把这些弄完用不了5分钟。”哈尔滨市师范附小一年级学生家长曲女士说:“原来老师还会留一些听写的作业,还有写字练习,自从‘减负’之后,这些都没有了,现在的孩子真是相当的轻松了。”可是曲女士高兴没两天便坐不住了,因为她与其他家长交流发现,像她这样真正让儿子享受着“减负”快乐的家长没有几个,很多家长都在老师不留作业之后,开始自行布置家庭作业,而且作业量要比以前老师留得还多。理由只有一个“学习不能放松”。

  在多方“调查”之后,轻松了两天的曲女士带着儿子到书店买回了一套与教材同步的课课练习卷,和一套单元测试习题。曲女士说,现在每天回家都让儿子做两张卷子,一张语文一张数学,因为不做心里实在没底。


 

  学校实施减负 火了课外辅导

  新一轮“减负”行动给学校周边的各种补习班又带来了新一轮商机。减负消息发布不到一周,哈尔滨市各中小学校周边针对减负应运而生的新型辅导班便立即组建起来。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作业量明显减少,一些补习学校开设了“同步课课练班”,“同步拔高班”,“下学期课程超前班”,甚至还有的推出了“期末强化复习班”。据了解,这些极具针对性的课外补习班非常受欢迎,因为这些班正好抓住了家长们担心作业减少学习质量会下降的心理,有的直接打出了“学校减负了,学业不能荒”的招生宣传语。

  据了解,实际这些专门针对“减负”的补习班,就是要把学校减负后给学生们留出的课外时间再次用文化课占用上,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学后直接就把孩子送进这样的班里,该强化的强化,该拔高的拔高,就等于把学校老师不留的作业在补习班里再次补齐。

  学校周边的一些托管班为了招生和保住现有生源也都纷纷出击。在兆麟小学附近经营一家托管班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原来托管班的任务就是放学后将学生从学校里接回,然后指导看管孩子完成老师留的家庭作业,等待家长到托管班来接。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提出学校没有作业了,孩子在托管班的时间都荒废了。为了留住生源,朱老师现购置了一批练习卷,每名孩子在托管班必须完成一张练习卷,她的这种做法立即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试点学校承诺减负不能减质

  作业不留了,或是留少了,孩子的学习质量还能保证吗?这是众多家长的普遍疑虑。也正是因为存此疑虑,才会出现学校减负,家长增压的逆向行为。作为新一轮“减负”的试点学校,哈尔滨市师范附小副校长梁玉祯说:“‘减负’家长们看到的就是作业少了或是不留了,但实际上学校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我们提出的减负目标就是‘减负不减质’,我们要求老师向有限的课堂时间要质量,充分利用45分钟,我们的一次次教研活动,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究,目的都是‘提质’,都是‘减负不减质’的有力保证。”

  对于家长们逆减负而行增压的行为,梁校长认为,目前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压力已经把现在的家长们都妖魔化了,这是社会问题,不是通过小学校的减负就能解决得了的。“这种我们减家长增的现象,我们早就预料到了,但是不能因为预料到了结果就不去做,特别是作为市教育局减负的试点学校,我们更要通过努力总结经验。”据了解,为此师范附小专门召开了全校学生的家长会,向家长们通报了减负的情况,并向家长们提出了共同减负的建议:希望家长们能够带着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多一些体育锻炼,少买课外辅导材料,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该校校长石瑾娜告诉记者,减负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了,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校做减负的先锋,家长提高对减负的认识,整个社会完善人才选拔、任用的制度,以及纠正对“人才”定义的狭隘,减负的效果才能渐渐地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只要行动了,我们就离目标更近了。”

  根源不改变 减负难成功

  难道说家长们就那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喘息”之机,一定要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占用得满满的才行?小学四年级孩子家长潘先生说:“谁愿意这样呀,谁不希望孩子能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学校是减负了,可是中考、高考还得考吧,每天回家就一个小时功课,那还考什么?这辈子就彻底减负了。”

  潘先生的担心正是所有家长们高度统一的想法,目前选拔人才的方法,就决定了家长们不可能为孩子减负了,减就等同于“放弃”。继红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许女士这些天也是刚刚松了口气,就又为儿子找了个补习学校。尽管作业量减少刚刚让慢性子的儿子保证了正常睡眠时间,但在睡眠与未来的应试结果,许女士还是忍痛选择了后者。

  虽然有报道称2015年黑龙江省有条件的地方将会取消中考,但是众多家长们仍然质疑:哈尔滨市的高中教学水平不在一条线上,取消之后哪些孩子进重点,哪些孩子上普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势必还会形成另一种新的择优方式,孩子身上的压力负担加上容易卸下难。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