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伊绥高速公路指挥部创新工艺建设林都生态之路
2010-12-19 14:45: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伊绥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东北网12月19日讯(记者 邵奇)在公路三年决战中伊春至绥化段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面对地质条件恶劣、岛状冻土等难以攻关的课题,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建设黑龙江省林都生态之路。

  据了解,伊春至绥化段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也是东北骨架公路网及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236公里,是全省单体投资最大、地质条件相对最复杂的项目。

  创新工艺为施工提供科技支撑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伊绥项目沿线岛状冻土分布广泛,多为直径在2—12米的冻土岛,坚硬、且稳定性差、变化大,性状复杂,是公路建设的世界级难题。

  岛状冻土施工在黑龙江省首次出现,在国内也极为罕见,施工伊始,指挥部组织施工单位采取先人工挖孔,然后再用冲击钻机钻孔的施工方法,当施工到13—14米时,遇到未风化岩层,加之水浸、气温高,冲击钻工作加大了热交换,冻土融化速度快,造成孔壁坍塌,冲击钻施工失败。面对世界性的岛状冻土施工难题,指挥部与交通运输部公路路面专家、厅总工办、省公路设计院及中交一局等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论证。深入施工现场考察,对地质、土质、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旋挖钻与冲击钻接力冲击冻土层全永久护筒施工方案。经试验,岛状冻土地段钻孔桩施工取得了成功,并通过设计院、黑龙江省交通厅专家的论证。

  同时,在黑龙江省公路建设领域首次大量采用冻土钻孔灌注桩,首创了“全护筒、旋挖钻和冲击钻配合”的冻土钻孔施工工艺,同时也完成了冻土低温混凝土配合比的数据积累。


保护生态环境为珍贵树种进行编号。

 

  建设林都生态之路

  伊绥高速位于小兴安岭腹地和松嫩平原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配合伊春市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和世界级森林大公园的发展规划,伊绥高速在确保质量优良、造价合理、安全文明、廉洁高效的基础上,以全面建成“路景相融,自然和谐”的“中国林都生态旅游高速”为目标,努力实现“路在林中展、溪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伊绥高速新景观,把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建设全过程,以先进理念争创国家级典型示范工程。

  指挥部成立之初就推出“伊绥高速,依随自然”的建设理念。为使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指挥部从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入手,组织全员普及生态路知识,工作人员人手一本《道路生态学》、《生态公路探索与实践》、《国门生态路》。在路线设计上,以维护自然生态为目标,为保留珍贵树种群落,采用多处分离式断面,让行车人体会“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行”的意境。从这条路的设计开始,指挥部就和设计人员一道沿路寻找珍贵的树种,他们穿越原始森林,找寻珍贵树种,给817棵大树编号,系上红丝带,建立档案,最大程度的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白雪皑皑的兴安岭上,817条飞扬的红丝带给茫茫雪野带来“温暖”。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