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十一五时期龙江文化产业花蕾激情绽放
2010-12-19 17:06: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印蕾 王凌霞 宋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龙江动漫《雪娃》(资料图)

  东北网12月19日讯(记者 孙晓锐 印蕾 王凌霞 宋杨)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急速扩容,“龙江制造”文艺精品叠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十一五时期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到加快发展的时期,各项事业发展迅猛成果斐然。

  动漫之都雏形显现

  从2006年10月建立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经历数次跨越,龙江动漫已经成为我国动漫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

  截止目前,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入驻企业已经由最初的8家增加到76家;办公楼由原来的1栋扩大到6栋;年制作生产动画能力从2000分钟增加到超过15000分钟;招商引资从1000万元增加到1.61亿元;创作生产面积由成立时的5400平方米增加到近4万平方米;原创已经有6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4部作品获国家优秀动画片奖。2008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6120万元,利税530万元。

  近年来,在拥有《雪娃》、《龙娃》、《大志有话说》等一个个颇受大家喜爱的动漫产品后,这项朝阳产业将继续扩容。到十二五,哈尔滨将被打造为动漫之都,黑龙江将被打造成为动漫产业大省,争取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电影《腊月雪》海报。(资料图)

话剧《风刮卜奎》。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龙江制造”品牌壮大

  十一五期间,以“龙江制造”为标签的一大批文艺精品惊艳舞台荧屏,并在国家重要评比中相继获奖。继第十届取得所有奖项“满堂红”后,由黑龙江省选送的电影《孟二冬》、《腊月雪》、电视连续剧《文化站长》、广播剧《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红旗颂》、话剧《风刮卜奎》六件作品荣获中宣部组织的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秋天的二人转》、《木兰传奇》、《风刮卜奎》、《鲜儿》、《中华吟》等剧节目和演员、编剧分别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梅花奖”、“白玉兰奖”、“曹愚戏剧奖”等重点奖项。一批群众文艺作品获得“群星奖”。东北烈士纪念馆、大庆铁人纪念馆等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亮相哈夏。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百姓分享文化成果

  至今年底,全省将建成新型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851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4%,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功能完善的省级中心1个和13个地市分中心、81个县级支中心、9054个村级服务点,年底前将完成47个区级支中心、428个乡镇服务点和186个社区服务点建设,共享工程服务基本覆盖城乡。

  十一五期间,地市级一大批标志性文化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对全省县级“两馆”进行维修改造,40%以上县(市)新建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计划投资5亿元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工程开工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正式启动,年底前将完成18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全省图书馆实现免费服务,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常年向社会免费开放。

  十一五期间,是黑龙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又一个丰收年,已形成了“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四季和谐、特色鲜明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哈尔滨成功举办了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群众艺术馆和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以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己任,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扎根农村,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平均每年下乡演出达千余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哈尔滨市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就有万余场,参加活动的群众演员近500万人次。

  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加快发展的时期。启动并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初步确立。开展了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000余处,其中新发现9千余处。

  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长足进步。建设完成全省网吧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监管平台联网运行,全省5295家网吧的347161个计算机终端全部在监管系统监控之下,覆盖率达到10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