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0日讯 19日上午,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林铎来到道外区振江街与崇俭街交汇处的华能供热管网泄露事故现场,督办事故抢修情况。随后,哈尔滨市政府紧急召集全市部分热源厂、供热企业和供热办负责人,召开全市供热专项工作会议。林铎在会上明确要求,哈市供热监管部门要深入调查,剖析停热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监察部门要及时介入,必要时启动问责。同时,华能供热管线泄露事件给哈市敲响了警钟,哈市供热战线要引以为戒,做好供热设施的日常养护,加强供热设备、供热管网的巡查巡检,尽最大限度减少故障的发生,确保供热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施工责任上“黑名单”
几天前,华能集中供热连续发生管道补偿器爆裂事故,致使道里、道外两区6万户居民供热受到严重影响,成为近10年来哈尔滨市供热历史上影响面最大的停热突发事故,影响极其恶劣。事故发生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紧急行动起来,供热企业连夜抢修,供热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下发通知,各单位也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自发应对严寒天气,目前,正常供热还在紧张恢复过程中。本报于12月17日刊发了“供热管线频频爆裂都是补偿器惹祸”的报道。
林铎在会议上强调,今冬供暖开始后,哈尔滨市已发生5起大面积停热事故,严重影响市民的生产、生活。华能停热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哈尔滨市供热战线要引以为戒,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加以解决。首先要对停热事故认真反思、启动问责,哈尔滨市供热监管部门要深入调查,剖析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监察部门要及时介入,必要时启动问责。由施工方造成的建设质量问题,一经查实,一方面要严肃追究施工企业法律和经济责任,另一方面要将施工企业纳入哈尔滨市施工企业“黑名单”,将其清出哈尔滨市集中供热工程市场。由维修管护不当造成的,要直接追究当事人及其主管领导责任。由“补偿器”性能与质量造成的,有关部门要尽快实施技术鉴定、厘清责任,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弃管热企逐出供热市场
城市供热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供暖,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哈尔滨市供热办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保障全市供热运转正常。
林铎代市长要求,哈尔滨市供热部门要发挥死看死守的精神,依托区供热办、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全市供热企业,组织力量,做到每个锅炉房、换热站都有人看、有人管,通过死看死守确保不出问题。同时要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进行供暖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提高供热能力。加强供热质量监管,要将供热质量指标作为供热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对质量不达标、信用等级差、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单位要挂红牌、亮红灯,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要加强运行期内的供热企业监管,凡是在运行期间发生弃供、弃管行为的供热企业,要将其永远逐出哈尔滨的供热市场。要加大供热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延期供热、提前停热、抽条供热和供热质量不达标行为,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此外,通过华能停热事故,暴露出哈市供热突出事件处理的应急系统还不够完善。林铎要求,哈市要落实应急措施和应急抢险队伍,细化应急预案,对供热突发公共事件要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分级预警制度,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故障。
居民投诉当天必须解决
林铎代市长说,经过前一阶段的供热运行,进入严寒期后供热设施逐步进入疲劳状态,各供热企业要做好供热设施的日常养护工作,加强供热设备、供热管网的巡查巡检,重点做好超期服役的陈旧老化供热管网的监护运行,有针对性地排查重点部位和设施隐患,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尽最大限度减少故障的发生,对于超负荷运行的热电联产热网,要采取科学调度、系统平衡等措施,确保供热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当前,供热工作是头等重要的民生大事,供热运行过程中,凡发生故障、事故对供热质量产生影响的,要及时在居民楼栋、小区向用户公示,说明原因和恢复供热的时间。对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要及时履行报告制度,通知社区、街道办事处、市区供热办,通知“12345”、“12319”等部门,如有必要需通过媒体公示。
此外,通过“12345”、“12319”等政府信息平台、新闻媒体和市、区供热企业“三级”信访接待电话,集中接待处理居民投诉的质量不达标问题,市、区供热办和供热单位服务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接听后要立即传递指令,当天内必须予以解决,24小时之内向用户反馈,要保证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