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1-11月鹤岗市民生工程完成或超额完成94件实事
2010-12-23 10:45: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甡轶 陆铁男 王鑫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3日讯 题:百姓颁发民生工程金质奖章——1至11月鹤岗市民生工程完成或超额完成94件实事,实际完成投资47.6亿元,全面刷新历史记录

  鞭敲金镫响,高唱凯歌还。临近年终,鹤岗市沉治办主办的“德政工程谱华章”主题图片展和“民生工程惠万家”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各界的参与,气氛异常热烈。

  演出中,沉陷区搬迁居民代表张连文激动说:“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墙上裂了大口子,冬天四处透风,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楼房。”

  沉陷区综合治理,不过是鹤岗浩大的“十项工程、百件实事”民生工程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据统计,截止目前,鹤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确定的156件实事,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94件,进入收尾阶段21件,跨年度按计划推进25件,筹建项目正常推进7件。项目总投资14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0.6亿元,1—11月份实际完成投资47.6亿元。一个年财政收入仅30亿的城市,如此倾斜民生工程,力度之大,成效之佳,可书可写,可圈可点。

  鹤岗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朱清文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十大工程、百件实事”的推进落实工作中,各承办单位按照总体部署,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进态势良好,呈现出“启动早、推进快、质量高”的特点,得到了煤城百万百姓的高度评价。

  沉陷区治理拔省内头筹

  据鹤岗市沉治办主任田英喜介绍, 2001年11月和2004年2月,鹤岗市先后启动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历时10年,累计安置采煤沉陷区搬迁居民2.3万户逾7万人。

  鹤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樊金宝说,鹤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在省内创造了国家批复工程最多、投资额度最大、新建安置小区坐落位置最好、拆迁安置政策最人性化、治理效果最好等多个第一。

  在沉陷区治理工程中,由于5万多人口需要搬迁安置,近2万人需要补偿安置,鹤岗市沉治办把“以人为本,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作为工作理念,想尽办法,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顺应百姓诉求。

  2007年9月,鹤岗市在光宇小区、德政小区进行了二期工程首批安置工作。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他们对沉陷区搬迁居民的无照房屋,按有照房屋的70%予以评估补偿,仅此一项就惠民支出3000万元。

  他们还根据不同住户的要求,在新建房的户型设计和调剂上给予了照顾,将安置户型主要定为45平方米、60平方米和75平方米三个户型,使居民在分房时有所选择。

  在安置搬迁户的过程中,他们细化活化了安置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允许安置居民合户、分户、自愿协商调换。对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及其配偶,则尽量安置低层楼房。他们还积极为资金紧张的搬迁户联系小额贷款,减免了上百个特困住户的相关费用。

  据了解,目前,该市沉陷区一、二期改造搬迁工作己经基本完成,惠及搬迁居民7万人。建成后的光宇、德政、兴建、曙光等小区已经形成规模,是鹤岗市配套最全最完善的小区。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雨浦说,这项德政工程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就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棚户区改造创历史之最

  鹤岗市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累计开工新建住宅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竣工住宅面积76万平方米,共计完成投资额17.31亿元;可以安置近2.7万余户棚户区居民。

  在道路交通方面,该市致力于完善道路系统,科学确定路网结构,合理组织布局。在棚户区改造中,他们建设了永昌路,规划建设了南村路、光荣路,东西向建设的道路与南北向道路形成了环状分布,加强了东西向的联系,完善了城市交通体系;又新建了东兴路,加强了东山区和兴山区的联系,完善了城市外环。与此同时,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把棚户区周边道路纳入到棚户区改造中先行改造,新修了沿河路、兴长路、兴安路、南山路、公交路等十几条道路,使棚户区周边道路及居民出行环境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共投资1.1亿元,修建10条路,道路总长达14.5公里。

  在总体布局上,他们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嵌入”城市功能;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在充分考虑绿化、采光、公共设施配套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考虑这些设施的开放型布局,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些公共设施为其生活带来的便捷;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兼顾人与车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在社区建设上,着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调整社区管理规模。在绿化方面,科学布局绿地系统,为绿化与开敞空间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民生工程铸就和谐煤城今年伊始,以民为本的实践在鹤岗市委、市政府的执政过程中始终贯穿,不断升华,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交响曲”,看得见、摸得着的“三宜”,让百姓的笑脸如花绽放。宜居:补充完善了城乡总体规划和“五山六水七区”的专项规划,启动了“净水工程”、“暖屋工程”、“环卫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开展了“卫生城”、“旅游城”、“森林城”等城市品牌创建活动,五年投入100多亿元,完成了鹤翔广场、人民广场、振兴广场等大型市民活动场所建设;完成了城区专业植树9万余株,义务植树8万株,造林和封山育林10.4万亩;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铺设完成污水处理管线19.3公里。10条城市主干道、3万平方米街巷道路、城市输变电扩容工程,省级标准化社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部交付使用。宜业:制定了优势发展共享政策,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推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派驻服务组跟踪全程服务,确保及时、顺利、高效地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行“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过程和时间。建立了项目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国有资产运行管理中心等服务组织。搭建了政府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快了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的力度,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完善了工业园区、人民办事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使中化工程集团、辽宁北钢集团、三精药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进入鹤岗投资兴业。宜游:他们借助“鹤岗界江旅游集合区”列入全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十大板块,萝北名山镇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1个旅游城镇之一,名山岛被评为“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景区”之一的契机,积极打造以“两峡一岛”为龙头,以森林、湿地、边境风情为支撑,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品牌,全力塑造了“中俄界江之都,龙江文明之源,生态人文鹤岗”的城市旅游形象。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