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新战略 冰城发展大提速
2010-12-24 10:57:4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季佳莹 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010年,哈尔滨市新建、改造一大批道路、桥梁,全市交通环境极大改善。

  2010年全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660亿元

  东北网12月24日讯 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哈尔滨紧紧围绕“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8亿元,增长18.5%;进出口总额41.4亿美元,增长30%。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回首来路,每一位市民都会由衷地感到,这五年在哈尔滨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极不平凡的印迹。

  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哈尔滨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斗志和信心。

  这一年

  即将过去的2010年,也是哈尔滨实施新战略的起步之年。

  “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围绕这一目标,一年来,哈尔滨科学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这一年

  哈尔滨出手不凡,以江为纲的宏伟构图勾勒出“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这座年轻的城市从此步入“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松花江时代。

  这一年

  “北跃”一马当先。北国水城展露芳容,科技新城初具雄姿,哈尔滨打开向北发展的巨大空间。

  这一年

  “南拓”势头正猛。462平方公里的哈南工业新城开始起步,将为哈尔滨未来发展安装上强劲引擎。

  这一年

  “中兴”精彩给力。飞架立交桥,辟建景观道,天堑变通途,庭院换新貌,老城区一扫旧尘,“东方小巴黎”的温馨记忆正在被唤醒。

  这一年

  “强县”扎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洗脚上楼,现代农业走上前台,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始加速。

  这一年

  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到战寒暑、斗风雪的交警精神、环卫精神,哈尔滨人不断超越自我、砥砺奋进。

  以江为纲大跨越

  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省委“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和哈尔滨“晋位赶超”的总体要求,抓住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矛盾,加快构建以“松花江为纲———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从统筹规划入手,启动实施了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预计到年底,500个新战略重点项目可完成投资930亿元以上。


  “北跃”战略扎实推进:以水定城科技兴城

  松浦大桥提前半年竣工通车,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大桥扩建、大耿家立交桥工程全面启动。“北国水城”骨干工程量完成14.9%,银水湾支渠、长盈渠利民示范段工程全面竣工,我市成为国家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科技创新城新增建设用地9.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3平方公里,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九洲电气等39个研发和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1%提高到53%。

  “南拓”战略全面展开:80亿资金注入哈南工业新城

  2010年,哈南工业新城投入建设资金80亿元,新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区完成征地拆迁14.45平方公里,苏宁电器、约翰·迪尔等项目签约入驻,一汽通用等209个项目开(复)工,软件及服务外包园等项目全面竣工。

  “中兴”战略成果显著:新建改造道路202条

  2010年,我市新建改造长江路、铁路街、友谊西路等道路202条,建设文昌高架桥、征仪路跨线桥、香滨路立交桥等各类桥涵57座,维修道路500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0%。

  “强县”战略逐步显效: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

  云岭风电、宾西铁路、中粮10万吨大米加工、双城百万亩高产玉米创建工程等100个强县项目顺利推进,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实现112亿元左右。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高等级路面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均实现100%。


  数字“十一五”

  -预计2005年到201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从2773美元增加到5500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2.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7.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从10065元、4006元,增加到17500元和7454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3.9%和86.1%。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772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3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648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17.8%。

  -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理念

  去年,哈尔滨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新战略。这个新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破了以往的发展视野,提出“以江为纲”,使哈尔滨的发展跨入松花江时代,全市人民受到极大振奋;新战略立足于哈尔滨的现实基础,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可操作的步骤和可看得见的美好前景。新目标和新战略提出后,全市人民有了从未有过的方向感、目标感、责任感,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作用。

  项目建设破瓶颈

  “项目建设提速年”成效明显,项目投资规模、层次和质量、建设速度前所未有。预计到年底,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30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50%,拉动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哈飞空客复合材料、三菱自动变速器等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第三代核电项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超大规格铝板带材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充分利用哈洽会、哈科会、央企对接会、哈尔滨发展战略项目推介会等平台,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96亿美元,国内经济技术合作资金到位额517亿元,分别增长15%和40%。

  产业结构更优化

  到2010年底,全市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预计分别达到444亿元、1406亿元、18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6.435.348.3调整到123850。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突破250亿斤。畜牧业比重预计提高到46%以上。优势产业支撑工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左右。金融、现代物流、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现代物流金融优势产业

  我市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品牌,预计旅游总收入突破380亿元,增长23%,被全球网民评选为“中国旅游城市前十强”。

  音乐之城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哈尔滨文化中心、音乐厅、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规划建设进展顺利,“COOL·哈尔滨”、音乐剧《蝶》、《中国·哈尔滨印象》成为新的文化品牌,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

  现代物流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龙运物流园区、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金融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美国摩根大通和香港东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已获银监会批筹;哈尔滨银行在6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九洲电气等3户企业成功上市,结束了我省7年没有企业在内地上市的历史。

  优势产业

  坚持把强工业作为调结构的有力支撑,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到2010年底,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00亿元左右,增长16%以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可达5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左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大丰收

  今年我市把稳农业作为调结构的重要基础,积极克服春涝、低温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250亿斤。蓄牧业加快发展,预计实现产值360亿元左右,增长6.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以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