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中流争勇千帆竞 全省国有企业大项目建设综述
2010-12-24 11:19:4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德俊 来玉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每到年末,人们都要评出一年的流行语。如果要为这几年我省经济建设评出一个流行语的话,那就是“大项目”。无疑,“大项目”是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这几年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几年,我省各级国有企业紧扣“转方式、调结构”这个时代命题,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谋项目、跑项目、争项目、上项目,一时间,龙江大地席卷起汹涌澎湃的“项目大潮”。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全省城镇国有控股工业施工项目788个,完成投资797.3亿元。

  哈齐客运专线、哈牡客运专线、哈佳客运专线、宾西铁路、抚前铁路等项目的建设,必将缩短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以哈尔滨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就此形成;七台河龙洋焦电、鹤岗东化百万吨化肥、双鸭山航天30万吨甲醇等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我省东部产业格局,使以龙煤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成为东部煤电化基地的主角;低碳建筑工业产业基地及九洲电气、工大环保、友博药业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不竭动力;俄罗斯犹太州锰铁矿、阿马扎尔60万吨林浆一体化、新疆西山矿等项目的建设,加快了龙江国企资本扩张的步伐;绥化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拔掉了当地400多根大烟囱,让全省最后一个地级城市实现了集中供热……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省国资委规划和重点推进的项目达到100个,项目投资总额接近2000亿元。5年来,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项目投资达到30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9%,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危机,企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完成投资总额实现了年平均增长42%,一批调结构、转方式、高效益的大项目落地生根,带动出资企业实现了好发展、快发展的目标。12户出资企业资产总额从2005年的657亿元增加到今年的8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01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利润从12.7亿元增加到20亿元,上缴税金从23.8亿元增加到58.1亿元,资产、收入双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户,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2户增加到8户,利润亿元以上的企业由1户增加到4户。

  煤电化领奏“东进序曲”

  2008年,我省提出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后,东部6市及全省相关单位和部门迅速介入,一场轰轰烈烈的“东进序曲”就此上演。以龙煤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正式登台,围绕煤、电、化谋划实施大项目,煤电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资源大省,我省围绕煤和石油等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资源型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产业为我省乃至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们也存在着致命弱点:产品附加值小,经济贡献率低。据统计,目前我省采掘业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1,这是制约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赵克非说:“作为资源大省,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资产优势和资本优势,然后通过企业的运作把资源转化成优势资本,与外部进行优势互补的交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区域和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增加话语权,让资源卖出个好价钱。”

  龙煤控股集团下辖42个煤矿,每年原煤产量在5000万吨左右,接近全省煤炭产量的一半。2004年组建之初,龙煤控股集团采掘业增加值占销售收入的94.5%,是个典型的以采掘为绝对主业的企业。东部煤电化基地战略实施后,龙煤控股集团紧抓机遇,按照“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本”的思路,加大煤电化、煤气化、煤焦化项目的谋划和建设力度,努力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积极构建煤化工产业集群。在我省规划的煤电化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中,龙煤控股集团的项目就有30个,投资近千亿元。其中,总投资9.3亿元的七台河龙洋焦电项目投产仅3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润3.3亿元,总投资60亿元的鹤岗东化百万吨化肥和16亿元的双鸭山航天3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开工建设;鹤岗10万千瓦矸石电厂建成投产,七台河、鸡西、双鸭山、鹤岗总装机313.5万千瓦的电厂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东荣一矿、荣华立井首采面出煤;省外资源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完成对新疆阜康市以及松树头矿等煤炭资源的股权收购,签订开发内蒙古哈日高毕矿区煤炭资源协议,上述矿井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原煤产量1600万吨。

  经过几年的调结构、转方式,龙煤控股集团采掘业增加值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将降为70%,煤化工产业占20%,煤电占10% ,“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已具雏形。随着鸡西循环经济园区、鹤岗煤化工园区、双鸭山东荣矿区煤基多联产生态工业园区和七台河焦化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龙煤控股集团的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步走上采掘业和制造业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更加凸显。

  项目装满“西部走廊”

  如今的哈大齐工业走廊上可谓项目云集,群星闪耀。

  在哈尔滨,以哈电集团、东轻、哈飞、哈药等领衔的国有企业,大项目建设红红火火,哈电集团的核电基地建设总投资19.3亿元,项目包括核电主泵电机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组制造技术改造项目等诸多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二代加核反应冷却剂泵组9套、三代核电主泵电机12台的生产能力、4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和4套核电常规岛辅机的生产能力,集团将成为国家新一代核电的产业基地;哈药集团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设计生产冻干粉针、水针、软膏等产品,多项成果将达到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对集团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建设已近收尾阶段;东轻19万吨铝合金板带材,项目总投资41.8亿元,该项目将对打造国家铝加工工业园区,实现“滨水名城南拓”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在大庆,大庆石化12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及配套工程、12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改造等项目建成投产,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该项目在现有60万吨/年乙烯基础上,并线建设60万吨/年乙烯裂解、25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地区油气资源配置;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70万吨汽柴油加氢装置项目建设期仅7个半月,创造了国内及亚洲同类装置项目建设和投料开工用时最短纪录;

  在齐齐哈尔,中国一重投资100余亿元,建设了铸锻钢基地及大型铸锻件自主化改造项目等10个大项目,基本建成富拉尔基国际一流铸锻钢基地和大连棉花岛核电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天津滨海成套装备制造基地也已初具规模,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企业也一跃成为全球四大铸锻件供应商之一;齐轨道交通通过快速、重载铁路货车研发与制造基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末,哈大齐工业走廊累计开发142.8平方公里,开工建设项目1124个,竣工投产项目742个,累计完成投资1005.3亿元。

  安达,只是我省西部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一个小节点,但是中盟龙新化工产业园区的开工建设却使其成为工业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中盟集团龙新化工是我省老牌化工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形成了完整的人才队伍。公司依托自有先进技术和大庆的资源,投资建设了5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和5万吨丙酮氰醇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在此基础上,公司谋划建设一个总投资和年销售收入均达到80亿元的化工园区,该化工园区设计以硫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氰醇三个产品为主线,向上下游产业延伸,逐步形成三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而使化工产业成为中盟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园区的建设,也必将使我省地方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辰能集团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一直扮演着鳗鱼群里的鲶鱼角色。辰能集团先后投资了九洲电气、工大环保、光宇蓄电池、友博药业、1,3丙二醇、砷化镓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和项目。目前,九洲电气已成功上市,打破了我省企业多年来的“上市荒”,对工大环保等3户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正在进行中。辰能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1,3丙二醇项目技术中试和工业放大性试验,经国家科技部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用生物法提取1,3丙二醇的空白,该项目近期已竣工验收。辰能担保公司自2009年3月成立以来,已为90户企业提供111笔共计8.5亿元的贷款担保,极大地缓解了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辰能集团的发展之路,不仅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为我省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并为企业上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八大经济区”的龙头,哈大齐工业走廊在大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正成为我省经济的一大增长极。


   低碳产业领航“高新区”

  在哈尔滨市哈西众多楼盘中,有一处东北地区唯一的“中国十大低碳示范楼盘”,它就是辰能集团投资管理公司开发建设的总投资19亿元的溪树庭院小区。溪树庭院项目融合了地源热泵、天棚低温辐射采暖制冷、全置换新风系统等多项新技术,节能标准达到80%,完全达到第三代节能住宅标准。

  如果说辰能楼房是楼市的宠儿的话,省建设集团的节能装配式住宅则是哈洽会上的明星产品。这种房子使用了省建设集团的多项专利技术,可以像家具一样随意拆装,而且重量轻,方便搬运,还具有很好的保暖节能效果。在今年的哈洽会上,节能装配式住宅不仅引来省里主要领导的极大关注,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芳心”,俄罗斯客商一次就与省建设集团签订了价值9亿元的合同,开发出如此吸引人眼球的产品得益于企业雄厚的科研实力。据介绍,省建设集团拥有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79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技术,年施工建设规模100亿元,其自主研发的承重砌块体系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关键领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谋划建设的低碳建筑工业产业基地,以寒区低碳建筑、低碳经济为核心,融合了节能装配式住宅、轻质饰面砖、免拆受力模板、早拆模板技术、钢筋集中配送、新农村节能房为代表的一批新技术、新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涌现的科研成果全面带动了集团的产业战略升级,也使省建设集团得以把建筑施工这样一个传统产业做成低碳节能的高新技术产业。

  低碳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低碳技术,在现阶段对企业而言,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从长远看,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近几年,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围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水电、核电产业等低碳产业,谋划了一批大项目。在众多国有企业中,辰能集团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急先锋”,其投资的莲花水电站、黑河西沟水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投资共10亿元的方正胡铁岭风电、中宇高楞风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有专家展望, 5年内,黑土地上将崛起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而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经贸足迹遍及“东北亚”

  近几年,我省国有企业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把握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的的机遇,积极发展与俄、日、韩的经贸往来,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航运集团积极开展对俄运输、外轮代理、造船等业务,每年过货量达100万吨;外贸集团和新良集团始终保持着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贸往来;龙兴集团与俄罗斯萨哈林出口有限公司就出口水泥、机械,进口煤炭、木材,以及共建水泥厂、加气混凝土砌块厂等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国有企业不仅把生意做到国外,而且把工厂也建到了国外。2006年4月初,龙兴集团通过竞拍获得俄罗斯图瓦铅锌矿项目100%使用权,并与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合作,投资10亿元人民币开发该项目。截至2010年11月,已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人民币。如今,项目规划设计已如期完成,并获得了俄联邦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批准,基本完成了工勘和测量工作;通往矿区的102公里公路已经通车。目前,龙兴集团正在继续组织矿区林木采伐、集材和验收,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龙兴集团在俄罗斯投资31.38亿元的阿玛扎尔60万吨林浆一体化项目已经进入基本建设阶段;在下列宁斯科耶投资6.7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木材加工园区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作为我省对俄经贸的平台,龙兴集团不仅自己与俄罗斯企业发展经贸往来,而且还为省内众多外贸企业提供担保和贷款,为我省对俄经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不久,中盟集团与俄罗斯萨马拉有机合成公司签订了一份意向协议,向对方转让MPSA技术,并提供成套设备,协议金额7320万元人民币。这标志着我省国有企业对俄合作方式正在从产品贸易、资源合作向技术转让等更高层次拓展。

  筑路身影频现“交通网”

  时下已是隆冬时节,室外冰天雪地,几乎所有工程建设者都早已回家。但是,在省城哈尔滨的地下,仍然活跃着一支建设大军,他们就是哈尔滨轨道交通的建设者。据了解,目前轨道交通工程已有11座车站完成主体施工,区间隧道已完成工程量的55%,控制中心大楼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作为省级政府投资主体,省投资总公司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现代交通网络工程是我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2008年,我省提出投入1000亿元,进行“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同时,城际铁路的提档升级也被列为现代交通网络工程的重要部分。在我省新一轮铁路建设战役中,几乎处处都能见到省级国有企业的身影。省铁路集团与地方政府及主要货主共同出资建设的哈尔滨宾西铁路已经竣工通车;省投资总公司参股的哈齐客运专线、哈牡客运专线、哈佳客运专线及前抚线铁路,总投资达到800亿元。这些铁路的建成,对于缩短城际间的联系周期,对于以哈尔滨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是我省水运最风光的5年:交通部的第一个内河水运工程项目落户同江,该工程也是省航运集团此间最大的水运基础建设工程。如今,这个总投资1.16亿元的同江港改扩建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今年,总投资9737万元、省航运集团第二大水运基础建设工程——黑河港改扩建工程也已完工。据省航运集团介绍,同江港和黑河港是黑龙江界河的最重要港口、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随着中俄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我省“南联北开”战略的实施,边境口岸过货量不断增加,两个港口的功能和能力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改扩建完工后,两港口新增通过能力183万吨,年通过能力将达到348.1万吨,将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

  回顾“十一五”,我省的国有企业克服众多困难,以项目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赵克非这样评价我省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这5年的成就,是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下取得的;是在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旧体制尚未退尽,新体制刚刚建立,新旧两种机制在互相碰撞融合阶段取得的;是在我们干部职工对监管工作的特点规律逐步认识,监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的摸索实践中取得的。我们已经迈向了符合黑龙江国资实际的监管道路。”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