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鸡西市城乡居民收入再创新高
2010-12-30 13:53:14 来源:鸡西市政府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今年以来,鸡西市上下紧紧围绕鸡西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多举措拓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渠道,使城镇居民的“钱包”日渐鼓起来。据悉,今年,鸡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13007元和7636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33.1%。

  今年,鸡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并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为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鸡西市先后出台了提高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政策,并加大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力度,就业率上升,企业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创新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经济效益好转,鸡西市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今年,职工年人均工资性收入预计为10606.1元。同时,鸡西市政府出台增加离退休人员收入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使企业离退休职工的收入更加稳定。城镇居民家庭离退休人员平均离退休金预计为2118.47元。

  鸡西市各级政府部门在积极扶持个体经济发展时,逐步降低私营个体企业准入条件,同时,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实行多项优惠政策,使鸡西市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的增加,加上个体经营效益好转,使鸡西市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今年,鸡西市城市居民家庭个体经营者平均经营净收入预计为1017.82元。

  低收入阶层收入逐步提升。2010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230元;同时,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月70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实现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门路等,有效增加了低收人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鸡西市抓住省加快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全面实施50亿斤产能工程,同时,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外向型农业和劳务产业,有力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鸡西市大力推广了自主创新的水稻隔寒超早育苗技术,采取政策扶持、责任包保、示范带动等措施,三年来,总推面积50万亩,增加水稻产量1亿斤以上,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同时,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措施,坚持“龙头企业适度竞争、加工能力适当超前”的理念,集中力量,合理布局,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谋划推进百万头猪、500万只禽龙头加工项目,扶持高金、新华香等现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尽快达产达效,带动生猪、肉牛、家禽等养殖基地发展;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为20万吨乳品加工能力提供充足的原料;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防疫灭病、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推动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鸡西市把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支撑鸡西市经济快发展的主体,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鸡西市农业产业化实现了跨越发展,鸡西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0户,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3亿元,带动种植基地210万亩,连接农户5.7万户,户均增收1100元。

  为增加农民收入,鸡西市农村还以“园外输出、域外转移、内部调整、就近转移”为转移的总体思路,坚持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多路并举,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据了解,今年鸡西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1.04亿元。

  在此基础上,今年,鸡西市还提高了城市和农村低保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比去年提高12.3%和12.5%,受益面分别达13.8万人和4.8万人。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