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院里停放的大型农业机械。
黑龙江新闻网讯 寒冬时节,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沈八村,村头一望无垠的黑土地已被皑皑白雪覆盖,但绿色有机杂粮食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大牌子,仍能让我们清晰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脉动。
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院内停放的一台台大马力的农业机械,向人们展示着这是一个走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新型村庄。
沈八村,呈现给记者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传统向现代跨越
“村社共建”走出农业转型之路
“沈八村能有今天,多亏有‘老林’这样的能人。”村民们说的“能人”就是沈八村村民、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社长林永明,他还有个身份是沈八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们更愿意称他为“林总”。正是依托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沈八村取得了跨越发展,以“村社共建、一体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沈八模式”应运而生。
沈八村地处松嫩平原,是有机食品天然生长的基地,但该村历史上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分散经营为主的偏远村、贫困村。沈八村的转机开始于2003年。
“那年我和几个农机大户成立了大用农机合作社,2007年真正成为独立市场经济法人。合作社实现了分工分业,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林永明自豪地说:“现在合作社有入股社员121户,2009年实现产值7950万元,社员土地保底分红每亩400元,另有每股利润分红48.5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200元。”
“我们家的20多亩地都交给‘林总’了,一年有9000多元的收入,不仅轻松了,还能腾出时间干点别的。”村民欧阳民现在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农资商店,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被“解放”出来的村民有在外打工的,也有不少在合作社“上班”的。村民常业波和爱人就是这样的“上班”一族,俩人都在合作社的米厂打工。“一个月我俩在合作社就能挣两千多元钱。”常业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林永明信奉一句话“实现梦想是种能力”,他和全村人一道,用行动证明了能力,实现了梦想。目前,通过入股、租赁和订单生产形式,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4.5万亩,辐射带动4镇10村1630个农户,集中连片发展有机杂粮生产,以有机环保为原则,统一调度、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统一机耕,全社现有大型农机94台(套),基本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从摸索前行到规范发展,合作社凭借合作化的机制优势、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正逐步发展成为集有机食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良种繁育、生物有机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
延伸产业链条
科技支撑摆脱“靠天吃饭”束缚
现代农业以先进的生产理念、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与传统农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科学、现代”是沈八村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周岩是大用现代农机合作社数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工作环境的现代化程度是有些城里人也难以想象的。“米厂、有机肥料厂、包装车间的工作情况在大屏幕显示下清晰可见。”周岩说:“在耕种季节,摄像头会和农业机械连接,部分田地里的耕种情况数控中心一目了然。”
现代的还有合作社的实验室。“有了这个实验室,我们自己可以育种、还可以测土地的各种有机质含量。”林永明举了一个例子:“比如40号地需要种大豆,在种地之前我们就测土配方,根据测出来的结果施肥。为此我们还聘了几位大学生当化验员,种地是要讲究科学的。”
正在筹建的水稻催芽工厂也是智能的,5万亩水稻籽将在这里统一催芽,而温度是电脑控制的。
在现代科技引领下,沈八村摆脱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固有束缚,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框架初具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欣喜。
现在,以有机杂粮生产为基础,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上建有育种研究所、生物有机肥料厂;向下建有无菌加工车间,生产的大米、小米、高粱米等35种食品,全部通过AA级有机食品认证,并取得了北京、上海等地超市的进入资格。同时“禾下土”品牌也逐渐被人所熟知。
打造“田园新城”
农民温饱富裕后的精神家园
沈八村村委会前,一栋高楼正拔地而起。
村民都盼着搬进新楼。“你看我这商店的温度,多冷,就这一年光烧煤还得6000多元钱呢,等搬到新楼,集中供热就暖和了。”欧阳民说自己报名要的是一楼,搬进新楼后接着开农资商店。
林淑霞大娘说儿子也报名要新楼了,“楼房多干净呀,听说搬上去以后集中供热烧的是秸秆块,还交不了多少取暖费。”
饮水思源,反哺乡土。合作社与沈八村合力推进社村一体化发展试点,兴办社村公益事业,先后投入950多万元,硬化道路、修建排水沟,兴办自来水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五保家园”,辟建50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使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变。
自从有了科技文化综合活动室,大伙经常来这里娱乐,打打乒乓球、台球,村民赵勇说:“健身锻炼,活动活动筋骨,这在以前哪敢想呀!”
村委会一楼挂着醒目的村务公开栏,上面政务公开、债权债务、财务决算等一应俱全。沈八村坚持每季度公布一次村务财务,做到事事公开,让群众满意。
林永明的梦想还在延续。“下一步我们要彻底改善村内外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村屯,以后还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如粮食深加工、绿色蔬菜脱水等。”
目前,“田园新城”的规划已经完成,沈八村的未来在“田园新城”规划书上得以呈现:国家级农田实验重点区、省绿色产业发展标榜示范区,一个水、田、林、园、城有机融合的新型沈八村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闪亮登场”。
记者点评
从一个贫困村到一个富裕村,跨越之大令人感叹,沈八村的巨变来源于农机合作社引领下的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合作社助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有效克服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大农业发展的矛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大打“沈八模式”创新牌,“村社共建、一体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心剂,走出了一条“以社带村、以村促社、村社互利、共同发展”的成功之路。
虽然“沈八模式”还仅仅是一种尝试和探索,但其成功之处值得肯定,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