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建议
2011-01-19 14:20: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韩振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建议

省政协常委、七台河市政协主席 韩振军

 
省政协常委、七台河市政协主席韩振军。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是“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实际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八大经济区”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末已经突破了2200亿的规划目标,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受方方面面主观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一些突出矛盾需要尽快解决。

  (一)煤炭资源接续紧张,原煤稳产困难加大。我省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约为273亿吨,保有储量约220亿吨,其中已开发的矿井占用90亿吨,尚可利用的130亿吨资源中仅有89.5亿吨可供规划建设大中型矿井,其余40亿吨近期不能规划建井。东部四煤城中,七台河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鹤岗矿区稳产时间也不容乐观,煤电化基地建设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保障问题。2010年虽然东部区原煤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但龙煤集团就占5500万吨左右,其生产的精煤主要外销给鞍钢、本钢等省外大中型企业。地方煤矿规模小、布局散、产业集中度低,将成为下一轮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查的对象,这对煤电化基地建设的煤源保障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总体规划中对东部六城市尤其是四煤城的资源、现状和基础做出的发展定位不尽科学。目前,四煤城煤电化项目趋同和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产业分工体系不明确,争煤源、抢项目,导致区域间无序竞争问题正在凸现,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无法实现错位发展。

  (三)投资融资渠道较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东部煤电化基地六城市财力基础相对薄弱,计划经济时期的“多取少予”,导致这些城市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化进程缓慢的问题。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少,金融产品少,融资难、贷款难困扰企业发展,使已制定的产业规划、园区规划难以实施。由于投入不足,运力和电力输出的难度也在加大。区域内铁路运力紧张,许多企业采用汽运方式,增加了经营成本;电力输出设施发展滞后,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煤电产业的发展。

  (四)专业适用人才匮乏,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我省煤电化基地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水平不高、实力不强、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承接转化能力较弱。尤其是煤化工方面,除七台河市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外,其他各市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方面还刚刚起步。此外,东部各市受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等影响,资本对人才的集聚效应未得到充分显现,对各类高新技术人才的吸纳和凝聚力不强,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地位。

  (五)缺少统一协调机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少专门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煤电化基地建设工作,各地只能从本市市情出发规划和建设项目,不愿受到制约,导致了项目趋同、重复建设、资源利用效率低、协作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政策扶持上,与哈大齐工业走廊优惠政策相比,省里对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土地、财税金融和投资政策方面,对外来投资客商和本地企业做大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煤电化项目立项、审批、融资程序过于繁琐,项目前期运作成本高、难度大。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有些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落实。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坚持均衡配置与集中开发并重,保持煤炭产量相对稳定。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制定全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成立省内煤炭资源配置专业机构,对全省煤炭资源进行均衡配置,优先考虑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城市的煤炭资源配置,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这些市地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接续和储备资源。二是积极应对国家对小煤矿“关井压产”政策,坚持走集中开发之路,促进煤矿企业改组、改制,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矿兼并整合小煤矿,组建煤炭企业集团,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三是坚持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在已探明储量的基础上,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大中型矿井建设,保证原煤稳产。四是随着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省政府适时调控龙煤集团优质焦煤和电煤出省数量,为煤电化基地建设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二)坚持总体部署与配套规划并重,加快战略推进步伐。建议成立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专项推进组织,统一协调东部六城市及有关的农垦、森工系统下属企业,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合力。督促检查东部六市工作落实情况,根据各市煤电化项目建设规划,调整和完善总体规划,编制中期、远期和年度推进计划,编制水源、土地、电网、交通、金融等配套服务规划,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战略的推进步伐。

  (三)坚持宏观调控与优化布局并重,实现错位发展。依据东部六市发展现状和优势,从全局出发,对东部六市煤电化产业发展重点做出界定,调整优化煤电化项目总体布局。东部四煤城中,七台河市煤炭资源以优质炼焦煤最为丰富,并具备了把传统煤化工转向现代煤化工、材料化工、合成化工技术条件,建议在七台河市建设煤化工核心区;双鸭山市煤炭资源丰富,国电、鲁能、大唐等大型企业分别在该市建设了大型坑口电站,建议在双鸭山市建设煤电一体化核心区;鹤岗市煤炭适宜气化并生产化肥,建议在鹤岗建设煤气化核心区;鸡西市煤炭机械制造产业基础较好,建议在鸡西市建立煤机制造产业核心区,从而使东部各市形成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四)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运作并重,提供资金保障。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是我省制定出台的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应积极对上争取,将其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规划中,使东部区成为能够承载钢铁、电力、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重点区域之一。在财税金融、投资政策、项目立项、土地、环评、建设用地、市场准入、节能减排等方面,应给予东部煤电化基地更加优惠的政策。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到东部区落户,并给予特殊的金融政策和产品,增加贷款担保机构数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利用国家发行债券等扶持政策向东部倾斜、向企业倾斜、向项目倾斜。

  (五)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并重,提升产业层次。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煤电化基地为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依托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设煤电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搞好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促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煤电化项目产品附加值。加快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把煤电化相关专业纳入我省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组织省内有关院校按照煤电化行业需求培养专门人才,与国内重点院校合作举办化工、机电、管理等各层次培训班培养人才,实现科技、信息、人才的有机整合,为加快煤电化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