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刘晓为。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东北网1月20日讯(记者 孙晓锐 岳云雪)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围绕粮食收购环节存在的问题,省政协委员刘晓为提案建议,应重视粮食收购企业建设,不断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收购环节的各项便民措施,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民出售粮食问题,国家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临时储备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这对缓解农民销售粮食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但在粮食收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问题,从而导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粮食出售问题。
刘晓为提案认为,目前粮食收购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粮食收购主渠道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运转困难;一些地区的粮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常年收购;粮食收购中,银行贷款资金拨付手续复杂,效率差;企业粮食收购入库费用(包括企业用于粮食入库装卸、检验设施添置、维修、用电、用水等)不能足额到位;多部门联合执法难于落实。
刘晓为建议:要重视粮食收购企业的建设,以区(县)级为单位,合理规划布局收购网点,加快对破旧仓储设施设备的改造与维修,并加大新的仓储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不断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应简化手续,提高银行向企业收购粮食所需资金的到位率和使用率,特别是要解决好企业贷款难问题。粮食部门和有关企业应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和协调,落实好收购资金贷款供应,保证收购企业能够及时支付农民价款。
完善粮食收购便民措施,让农民切实受益。刘晓为还建议,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且以老人为主的实际状况,建议组织有收购资格和能力的企业开展进乡进村进户收购。同时,对收购农民粮食的企业、合作社或有关组织要提供方便,严惩在粮食收购期间进行的各种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市、区(县)应不定期对粮食收购环节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执法检查,落实责任,严厉惩处和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