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动车组效应”凸显 盘点全省2010年科技工作十大亮点
2011-02-20 14:24: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辉 李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0日讯(张辉 记者 李博)2010年,全省科技战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八大行动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支撑三大能力不断提升,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科技工作“动车组效应”逐渐凸显。

  2010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十大亮点:

  1.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开工建设

  为加快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发挥其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为黑龙江省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凸显科技园区的“动车组效应”,省科技厅与哈尔滨市共同谋划开展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自2010年3月22日开工奠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签约研发项目23个,总投资约109亿元,哈焊接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项目已开工,开工面积达到116万平方米,完成了2.85k㎡核心区建设目标。已签约涉及先进制造业、生物工程的九洲电气、天地仁药业等产业项目24个,总用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亿元。目前已有14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开工规模达到56万平方米。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研究生院(北京)、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北京)等高端研发机构已签约入驻。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到创新城视察时,均对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齐齐哈尔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2010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齐齐哈尔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完成了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战略布局。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一极,提档升级后,高新区将加快规划建设步伐,发挥洼地效应,集聚全省西部、北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加快发展。2010年,齐齐哈尔高新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1.6%;利税5.6亿元,同比增长9.8%。

  3.创立企业“创投”基金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引导性作用,通过科技金融渠道有效放大财政投入,省科技厅制定了《黑龙江省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并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作为引导基金的最高决策机构,黑龙江省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理事会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四部门联合成立。省科技厅统筹2亿元资金作为引导基金,并与金融部门、风险投融资公司等共同合作,已选择了众益阳光、美华生物、万宇科技、佰益食品、华葳焊切等40家拟上市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4.创建企业院士工作站

  2010年,为发挥院士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领作用,省科技厅制定了《黑龙江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并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现已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了7家院士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旨在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引导省内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服务。通过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企业创新人才,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5.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办一年来,累计完成对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宣传走访537次;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访问量近33万人次;发展加盟服务单位73家,入网的大中型仪器设备1637台(套),设备原值达13.6亿元;“科技114”(呼叫中心)实现呼入、呼出服务11286次;完成仪器预约服务663次;提供文献下载、全文传递和定题查询服务4600余次;征集到各种服务案例630项,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公益性服务,深受科技人员的欢迎和好评。同时,部分市地如大庆、伊春、大兴安岭等已着手开展框架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近期将有望实现与省平台的接入共享。为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和共享服务的有效进行,开展了一系列保障机制研究工作,制定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补贴及奖励办法(试行)》。


 

  6.获得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复

  2010年2月23日,科技部批准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纳米电解质及其应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科技部8月份发文批准东北石油大学的《黑龙江省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至此,黑龙江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达到8家。

  7.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发展促进会成立

  在省科技厅的倡导下,黑龙江省科研院所促进会于12月9日成立,120余家科研院所首批加入。促进会发挥科研院所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成为科研院所反映呼声的喉舌、展示科研院所实力的窗口、资源共享的平台、员工培训的基地、信息交流的会所。各科研单位利用这个平台,探索黑龙江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共同研究科研院所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推动科研院所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探讨在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科研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8.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

  2010年,黑龙江省获国家奖总数创历史新高,有2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完成和参与完成),其中通用项目20项,专用项目2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2010年国家通用项目中唯一的特等奖,也是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改革以来通用项目中第二个国家特等奖。

  同时,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进步,转化中心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首批国家创新驿站试点的省级区域站点。2010年,全省登记成果1453项,同比增长12.8%,应用成果转化率81.9%,比“十五”末期,提升了8.1个百分点;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33项,成交金额51.8亿元,同比增长26.8%。

  9.哈尔滨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根据基础良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体现层次性等原则,通过申报、评审,哈尔滨市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个城、区之一),是东北三省唯一授牌的城市。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哈尔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已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城市战略创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能级提升、企业主体培育、对外开放拓展、科技惠民支撑等“六大标志性创新工程”建设列入全市工作重点,推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力度明显加大、科技辐射带动区域进步作用明显提高,以科技引领经济调整,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活力充沛、产业结构合理、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10.获得科技部新认定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0年,科技部新认定黑龙江省“牡丹江国家特种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大庆国家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化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截止到2010年底,黑龙江省拥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家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总数增加到18家。2010年,黑龙江省18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现产值1667亿元,上缴税收168亿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